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萍乡湘东区:农民画绘出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发稿时间:2022-02-12 11: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萍乡2月12日电萍乡市湘东区,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1988年2月,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现在人们习惯称它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湘东地方风景美丽如画,更是因为这个地方几乎人人都爱画画。大部分画画的都是农民,他们不仅仅画,还画出了名堂,早在八十年代,这里的农民画就走出了萍乡,走出了江西,走出了国门。 

农民画《做人要清白·磨豆腐》陈丽 摄

  在湘东,一提起农民画,人们就会想起马业民、张角生等一批农民画家。在他们的带领下,湘东曾涌现出了一百多名较专业的农民画作家,他们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湘东农民画的画家们大多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积累,以其独到的感知、纯真的情感,并运用民间艺术的审美理念和朴实的艺术语言,描绘民间习俗,表现现代生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磨豆腐》《最后一公里》《莲洁水清》……近日,走进湘东区荷尧镇萍洲村农民画家刘海军的工作室,他正在埋头绘制抗疫门神的农民画作品。今年56岁的刘海军是一位在赣西地区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耕耘农民画已有30余年,描绘了一幅幅乡村变迁的美丽图景。

  “以前并没有‘农民画’的概念,只觉得喜欢画农村的美景,描绘农民的新生活。”刘海军说,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接触农民画,如今家里仍存留着几幅那时创作的农民画,主题多是丰收,车一般大的玉米、与人齐高的白菜……对丰收的渴望影响着绘画元素和风格,包含着对“吃饱饭”的向往。

  “身边的主题最能引起大家共鸣,我最喜欢画农村的生活。”刘海军对自己农民画的素材来源表达得很直接,村里刚开始种大棚蔬菜时,他就兴奋地画出《大棚菜》;村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轿车,他便迅速着笔描绘……在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满足后,他开始思考更多精神方面的表达,作画的主题也渐渐多元起来:描绘生态环境变化的《绿水金山》、乡村生活和谐的《美滋滋》、老农民学上网的《飞》、我们的小康《最后一公里》……到如今修到家门口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都是他绘画的取材。

  “现在有些人说生活不幸福,所以就画了一批怀旧的画让大家对比一下,让当年的人也回忆一下童年、少年时代,让现代人看一看父辈、祖辈的童年时代是怎么样的,看看传统家风,看看乡村变化。”刘海军说。

  农村的巨变,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我是一名农民,田地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农民画也是我的精神寄托。”刘海军表示,乡村巨变的壮丽画卷还在继续,未来他也将用笔绘出更多农民的“喜乐盼”和乡村新变化。(陈丽)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