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蔺华利:关爱女性 从“心”出发

发稿时间:2022-03-08 10: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3月8日电(记者 张亚云)深陷职场压力的独立女性、徘徊在抑郁边缘的新手妈妈、被更年期困扰的中年妇女……这些被赋予不同角色的女性,都是蔺华利最关心的对象。28年来,蔺华利一直奋斗在守护妇女心理健康的一线,先后为八万余名女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就诊治疗。她说,我想做她们精神世界的一束光。

  蔺华利,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心理卫生一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安市卫健委“妇女心理卫生方向培育专科”学科带头人。受访者供图

  初衷:帮更多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

  28年,蔺华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1994年,当人们还对精神疾病如惊弓之鸟时,蔺华利已踏上了前往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路。那时她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有对精神类疾病研究的情有独钟。

  “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精神卫生专业,医学生们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才开始接触精神病学。”蔺华利至今仍记得见习时的场景,老前辈们会带他们观察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以及如何诊断和治疗,让大家对精神类疾病有初步了解。

  很多不了解精神病的见习医生,一开始都抱有恐惧心理。“认为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胡言乱语、打人骂人,事实上多数患者并不吵闹,而是思维、情绪和行为出现了问题而已,比如抑郁症、失眠症等。”比起周围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蔺华利更加理性,父亲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对精神疾病患者有一定了解。

  即便是有所准备,但是在公众对精神类疾病充满偏见与歧视的年代,精神病专科医生们仍面临巨大压力。“在事业发展低谷期,曾想过放弃,但真正面对外企抛来的橄榄枝,还是觉得应该坚守下去。”

  蔺华利记得见习时遇见的一个女患者,几年后在她开始正式工作时,患者依旧在住院。她表示,上世纪90年代,精神病医学的发展相对缓慢,治疗理念也不够先进,很多患者长时间住院,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退化。她希望未来能够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坚守:关爱女性心理健康 是倾听者也是守护人

  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蔺华利相继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的攻读。2012年蔺华利正式接管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妇女心理卫生一科,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妇女心理工作研究。

  婆媳矛盾、产后抑郁、职场压力、更年期……在这里,蔺华利看到了女性更为不易的一面。“很多新手妈妈在成为母亲后,存在情绪消极低落,拒绝喂养孩子,她觉得孩子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在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多女性抑郁症患者,其中产后抑郁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蔺华利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受访者供图

  就有一位新手妈妈,童年时期时候被父母遗弃,过继给自己的姑姑,没有感受到完整的母爱,因此在她有了自己的宝宝后,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去接受去爱他。

  “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蔺华利认为,一个抑郁的母亲,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治疗,会直接影响孩子情绪、智力发育、行为发展等各个方面。

  2017年,为拓展妇女心理辐射范围,蔺华利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创建“心理卫生科”,提出了对孕产妇进行常规心理筛查的举措,希望及早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孕产妇,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此外她还将“提升心理健康”的课程纳入到孕妇学校,从预防、筛查、治疗多渠道全面提升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精神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接受采访时,蔺华利多次谈到在探索妇女心理健康的道路上,遇到的有趣改变。她说精神疾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但是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的改变,就是最好的开始。

  除了不遗余力地推广妇女心理科普知识,蔺华利还为精神卫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作为陕西省师资力量,蔺华利承担起了最艰巨的任务,讲解和临床关系最密切“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组织医生掌握了非自愿治疗的标准,促使医疗行为更加合法合规。

  在教学方面,蔺华利为西安医学院精神卫生专业和陕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并且承担了西安医学院的“精神病学”的理论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她充分利用自己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型人才。

  在科研方面,蔺华利带领学生们完成了《催眠治疗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性研究》,《二胎父母孕产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等研究。其中《催眠治疗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获得2020年陕西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将团体催眠治疗技术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进行推广。

  从“冷板凳”到“热风口”,蔺华利见证并推动了精神卫生事业的曲折发展。2020年《柳叶刀》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蔺华利表示,虽然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春天已到来,但面对庞大的社会体系,精神病防治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精神卫生事业工作者的精心培育,才能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张毅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