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山西汾阳警方下沉499名警力推进“一村一警” 打造社区警务“新样板”

发稿时间:2022-03-25 11: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吕梁3月25日电(记者 王子瑞)3月22日,山西省公安厅对外发布,自启动“一村一警”驻村服务工作以来,汾阳市公安局在盘活警力资源、完善机制保障、突出实用实效下“绣花功夫”,目前,“一村一警”驻村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新时代社区警务的“新样板”正在形成。 

  盘“活”资源 突出优势互补 科学配置警力 

  “如何在总警力不增加的情况下科学配置资源,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汾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韩德龙介绍,“一村一警”工作启动之初,汾阳市局党委就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和实体化运行的工作专班,将汾阳市205个村(社区)划分为16个片区,局领导和一级警长任片区长,各派出所所长任副片区长,抽调局机关和各派出所民警105人、考录辅警98人、事业人员144人、其他警务辅助人员152人,组成499人的“一村一警”驻村队伍。 

  “在汾阳市205个乡村社区进行了评估,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治安状况和实有人口等因素,确定了A、B、C三个等级。然后按照表现优秀、警种优势、地缘优先等原则进行工作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驻村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确保能快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汾阳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工作专班主任潘杰告诉记者。 

  “局领导下沉派出所工作,既是片区长,还是驻村民警。”阳城派出所所长吕鑫告诉记者,“一村一警”启动以来,驻村民辅警在每周例会上既能第一时间掌握局党委工作部署,又能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面对面向局领导汇报。上下沟通多了,解决问题效率也高了,民警工作积极性更强了。 

  警力下沉会不会带来与日常警务运行冲突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汾阳市公安局党委按照局班子成员每月不少于4个工作日,机关民警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A、B、C级村驻村民辅警每周分别不少于5、4、3个工作日的原则,开展驻村服务工作。阳城派出所共有警力19人,17人驻村工作,但各项工作依然井井有条。吕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驻村时间不同、时段不断,加上机关辅警的下沉,实际上是增加了警力,而且驻村民辅警可以第一时间协助处理,警务效能其实提高了。 

  打开汾阳市“一村一警”工作的布局图,犹如展开一张大大的“棋盘”:从纵向上看,片区长、所长、警务长、驻村民辅警,各层级职责清晰、管理明确;在横向上看,党政一体、部门联动、警网融合,横向纵向交织一体,织密了工作架构,实现了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力求“实”效 工作更主动 服务更到位 

  在位于汾阳、孝义两市交界处的阳城镇小虢城村警务室,推开调解室的门,看到驻村民警武晓峰正组织“乡音志愿调解队”调解一起纠纷。原来,一名河南籍工人在泼水时没注意,将水倒在了安徽籍工人门口,天冷地滑差点致人摔伤。二人因此发生口角,并各自叫来十多名老乡“撑场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武晓峰迅速赶往现场制止。同时邀请河南籍、安徽籍的乡音调解员很快就把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激化。 

  “小虢城工地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多。驻村入户走访时我了解到,外地工友有经常性的‘小摩擦’,警务室就专门成立了由驻村民警、村干部、网格员、工头等人组成的‘乡音志愿调解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武晓峰说。 

  为了解决过去服务群众常常遇到的“梗阻”问题,汾阳市公安局还专门成立了疑难案件办理中心,探索建立了一套工作处理流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驻村民警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协调多方力量支持解决。非公安类业务就交办“一村一警”综治联动长效机制工作信息中心进行集体研判会商,最后再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 

  前段时间,普会村因为天冷水管冻裂,一连停水好几天导致300多户村民用水困难,不满情绪在村民之间不断滋长。驻村民辅警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多部门进行抢修,及时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问题。“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就能得到信任。”不少驻村民辅警都有这样的感受。 

  万家灯火时,499名民警还在忙碌着,如今,在新的警务机制的引领下,穿梭于小巷里弄、活跃在街道社区,用脚步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驻村警务工作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