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幸福的减法和加法

发稿时间:2022-06-02 15: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 张亚云 通讯员 刘玲)“我们班种的西红柿结果了!”5月30日,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第七小学三年级7班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有的忙着为西红柿搭架、浇水,有的进行生动活泼的现场播报,有的用清新可爱的文字记录生长过程……这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实验基地——农耕园劳动实践的场景,也是晋州市中小学校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

  “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解放孩子的大脑、手脚,让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去主动接触和学习更多的新鲜事物。”晋州市第七小学校长和晓珍说,“为此,我们在整体优化学校课程方面下大力气,形成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教学体系。另外我们在优化作业设计上做了“加法”,丰富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活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带着这些理念,第七小学的孩子们伴着优美的旋律打起手势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参加趣味运动会;轮滑特色班每次一亮相就引来欢呼和围观,航模兴趣小组在去年和今年分别拿了石家庄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这里的校园,不仅有读书声,更充满了歌声、笑声、掌声。 

  去年,晋州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成长需求。 

  北辛庄学校坐拥“百年生态标准化梨园”的优势,组织学生听梨树故事、赏梨园美景,春天随果农疏花疏果,秋季采摘梨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晋州实验小学的新闻播报员在每个班级每天开展,锻炼孩子们的口才和胆量;学校多名教师精心策划,在操场上绘制了豪华版跳房子,在有限的场地,让孩子们放飞自我、增强体质。 

  晋州市第三中学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依托魏征文化以及该校的“中华复兴墙”等资源,将红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和优秀品质。

  总十庄学区马坊头学校组织教师编排了一套特色课间操《武韵太极》,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强身健体。 

  赵位魏征中学的劳动课中,学生种植的油菜籽已经收获,学生们跃跃欲试,准备在空出田地上种红薯了……晋州市的“双减”成果全面开花。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晋州市多方调研、科学谋划,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在“精减负担”和“增效提质”上持续发力,实现“减”书面作业数量,“加”多元作业质量;“减”课外培训负担,“加”课堂学习效率;“减”家长养育难题,“加”课后服务成效,探索管理精细化、课程优质化、研备智慧化、课堂高效化、作业多元化的优质发展路径。

  这几个减法、加法做下来,却发现我们收获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乘法。在这样的学校,我们看到的学生是积极的、是活泼的、是幸福的,在他们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热情、渴望、活力,还有未来。 

  和晓珍校长动情地说:“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学校就是沃土,给学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绽放。“双减”政策就是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让学校回归教育理性,我们的学生就应该是朝气蓬勃、气象万千。” 

  朝气蓬勃、气象万千,是啊!这不正是成长本来的样子么?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