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8日电(见习记者 白珂嘉)2021年,随着阿里、腾讯等大厂相继推出自己的“厂牌”数字藏品平台,数字藏品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
2021年底,国内数藏市场开始呈现井喷式爆发增长,至今,已从区区数十家增长到500多家。根据公开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的数字藏品总销售额为249亿美元,同比涨幅约260倍。平台的数量与发行热情的双增,推动国内数字藏品总发行额的增长。预计到2026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或将超300亿人民币。
国内数藏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传统互联网大厂、实力砥柱平台和基于共同爱好组建的垂类平台。它们发行的数字藏品,涉及非遗文化、体育、影视、航天航空、知名艺术家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当前的商业化营销中,数字藏品能为品牌IP赋能,帮助提升品牌价值,开拓创新的商业营销模式。
图片来源:元飞船数藏舰
在Z世代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当下,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商品,如果能与品牌进行良好互动,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在互联网上帮助品牌实现更快速更广泛的传播,从而增加品牌价值。
疫情影响下,当走进博物馆参观成为“奢望”时,各大博物院已经开始主动求变,掀起了数字藏品热潮。
人民网的“灵境·人民艺术馆”于一月正式上线,旨在普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促进大众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从精美陶瓷到书法绘画,再到雕塑、非遗文物,严格的内容甄选,向大众奉献最顶级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视觉盛宴。
湖北博物馆联合七级浮图数藏平台推出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限量1万份,短短3秒钟便被“一抢而空”;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款数字文创产品在支付宝平台上线即售罄,实现销售额近40万元。
人民日报也于6月10日发表文章称,“数字化时代,善用数字藏品的正向价值,让其远离炒作,就能激发更多新动能,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选择。”
图片来源:人民网
无独有偶,出生于1950年代的艺术家田炳信,也携手J-art乐享艺术数字平台,联合向中华传统文化致敬。
田炳信的灵意画系列,风格及表现形式多样,涵盖国、版、油、雕及数字作品,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立项支持,进行了多次全国巡展。画作从原始岩画、先古文字纹饰、先秦典籍中撷取创作题材和构思灵感,充分吸收早期中华文明精神文化营养。致敬了远古中华文化尤其是岩画文化,组成了先民围猎、山海生境、巫觋祝由、大足荒吟等系列。
图片来源:田炳信灵意画作
本次数字藏品合作,集合画家与J-art平台及粉丝群对中华文化共有的认同与热爱,共同推出了田炳信的全网数字藏品首作——狜塔(Kuta)“召唤”篇章。
基于此思想源头,本次创作,由人格化的战斗女孩Kuta引领,将远古形态带入现当代世界和次元世界中,向前徐徐追索我们的过去,向后轰鸣展开我们的新世界。艺术家、数字平台、数字形象、粉丝群体携手,跨越千年的阴山岩画,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寥寥数笔,部落狩猎游牧、利用工具的画面跃然石上,充满对自然万物的虔诚与敬畏。
图片来源:J-art乐享艺术数字平台
在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家IP深度创作的加持下,这些数字藏品如此抢手:四川博物院的东汉陶狗、河北省博物院的长信宫灯、J-art乐享的记录长城盲盒……几乎每一款都是“爆款”,一经发售立即售罄。
数字科技叠加传统文化IP,跨界碰撞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火花,独一无二序号的数字文创,更加上一些平台“虚实结合,线上认购数藏,线下赠送文创”的独特创意,很好地解决了价格的普惠性和收藏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由于数字藏品同时具备收藏属性、观赏属性和社交属性,既能满足新时代年轻人追求体验感和个性化的心理,又能让传统文化以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方式传播,在年轻人们深刻感受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激发文创行业新的商业活力,进一步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