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喜迎二十大·十年巨变看河南】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

发稿时间:2022-10-10 11: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新乡10月10日电 河南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新乡以创新为魂,催生创造之力,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疫苗,全国第一台复合式盾构机、第一平锂电池隔膜材料、第一块可充电电池均诞生于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助力新乡“新新”向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河南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十年,也是新乡砥砺前行、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新乡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人均GDP连破3万元、4万元、5万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新乡常新。资料图 

  这十年,新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生动诠释了“新乡常新”。新乡之新、源于创新。 

  新乡市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成功创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顺利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各项创新指标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各类研发平台达1480家,是2012年的7.4倍。 

  新乡市着力做强创新主体,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542家,较2012年翻了三番,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65家,增长241.9%。 

  新乡持续做优创新生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10年位居河南省前列。2021年该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6亿元,是2012年的310倍。 

  这十年,新乡市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乡制造加快迈向“新乡智造”。 

  新乡的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该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育龙头、壮集群、抓转型,全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装备制造2000亿级和食品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轻纺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乡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体制机制,组建数智谷公司,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功研发省内首台(套)“咽拭子采样自助设备”,全力打造数智科创高地和数字产业集聚区。 

  新乡市抢滩占先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氢能和储能产业,建成河南省首个氢燃料电池工程研究中心、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堆生产线,初步形成从制氢、储氢、加氢装备到氢燃料电池生产的产业链,首批115辆氢燃料电池车正在陆续交付使用,着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建设氢能产业高地。 

  

新乡首批氢燃料电池车陆续交付使用。资料图 

  这十年,新乡市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乡变化”日新月异。 

  十年来,新乡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全市城镇化率比2012年提升14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107平方公里拓展至131平方公里,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08个。 

  新乡市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突破助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中农发、先正达等一批种业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种业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生态。 

  目前,该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60.3万亩,是2012年的8.5倍,小麦、玉米、水稻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今年夏粮亩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在去年的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排名河南省第1。 

  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乡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由2012年的不足20%提升至目前的86%,长垣市“三块地”改革经验列入国务院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辉县市“四方两园”合作模式走出了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新乡“中原农谷”建设。资料图 

  这十年,新乡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成为最鲜明的“新乡底色”。 

  十年来,新乡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成沿黄生态廊道近400公里,昔日的黄沙滩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川。 

  新乡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7.2%,优良天数占比提升22%,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沉睡18年的辉县百泉再现“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盛景。 

  新乡市强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完成率达99.4%,完成各类造林116.3万亩,荒山再披“锦绣”。 

  新乡市强化“双碳”牵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9.4%,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考核优秀等次;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总投资131.6亿元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本月全面开工,投资额及装机规模均居河南第1位。 

  这十年,新乡市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新乡温度”。 

  十年来,新乡市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实现翻番,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8倍、2.2倍;2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圆满完成近16万人的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占河南省总任务量的53%。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新乡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10年来,新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一系列“国字号”城市品牌,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 

  这十年,新乡市坚持党建引领、典型带动,不断擦亮党的建设“新乡品牌”。 

  新乡英模辈出、群星灿烂,既有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等一大批老典型历久弥新,又有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世光以及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等新典型层出不穷。 

  新乡市充分发挥先进群体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全市上下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日益浓厚。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创新导师帮带、党员联户、积分管理等工作机制,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 

  新乡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模式,1286个“三无”小区全部消除管理盲区,各类矛盾隐患化解率达99.63%。 

  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冲在第一线、战在最前沿,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本色、践行了使命担当。(张香丽)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