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11月18日电 “每个人都操作一下灭火器,掌握一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1月9日,华中科技大学总务后勤处物业工作人员及基建处在建工地工作人员,在学校保卫处(校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应急消防安全演练。像这样的演练,该校每年都要举行100多次。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保卫处荣获“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称号。该校保卫处300多位职工感慨万千:“消防工作一直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再接再厉,尽全力保护好全校师生的安全,为创‘双一流’高校保驾护航。”
“点”上强意识,筑牢思想“主阵地”
“校园内有人口密集区,有危化实验室,有高层建筑,还有森林防火,几乎涵括了各种消防救援场景。”华中科技大学保卫处副处长马汉高负责学校消防安全17年,他说,全校有60多个二级单位,94栋学生宿舍,6万多学生,校内有2700多个实验室,其中主校区占地面积约7000余亩,常驻人口约8万人。
为守护全校师生的安全,2017年,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召集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为做到逐级有章可循、规范而为,保卫处牵头修订了《华中科技大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细化完善形势分析、风险评估、警示约谈等议事协调制度机制,健全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责任体系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坚决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根据教育部及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学校每年与60多个二级单位签订《华中科技大学消防安全责任书》,年底开展自查和检查考评工作。重点对全校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消防安全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据悉,近年来,该校加大消防设施和装备投入,累计投入一个多亿元。
为统筹消防安全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除了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学校建立智慧校园监控系统,加强源头预防。
“线”上抓延伸,锤炼消防“主力军”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完成了一块消防场地、一支消防队伍、一个监控平台、一套灭火救援设备的“四个一”建设。校园消防监控中心全面建成,消防物联网可视化监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已实现消防报警系统监测、学生宿舍无线烟感、消防水系统监测、消防户籍化管理、山林防火预警、视频复核与巡查、消巡通、手机APP等八大功能。
“全校300多个重点实验室纳入系统监测,近1.4万个学生寝室都安装有烟感报警器,”马汉高说,“消防报警检测系统接入了学校36个消防重点单位(部位),做到实时监控、快速响应,大大提升了精准灭火能力。”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纪律化和实战化的目标,学校建设完成了集防火、灭火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一体的消防监控中心,打造了一支拉得出、冲得上、灭得快和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消防灭火队伍。
“我们现有专职消防队员16名、消防车1辆、消防巡查车1辆及充足的灭火救援器材,能扑‘早’灭‘小’,至今共扑救初起火灾30余起,避免了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保卫处治安和消防安全科科长毛天音带着记者查看队员宿舍和消防装备。
2019年4月18日凌晨1时许,校内某居民住宿楼厨房因抽风机线路老化短路内出现明火,保卫处消防队接警后及时到达现场,3分钟内便将火扑灭,救出两位熟睡中的老人。
“面”上求突破,牢控创新“主动权”
消防安全责任重大,保卫处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在全校范围开展安全检查,紧盯高危作业、高危实验、高危操作、高危场所,关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用剂的风险点,建立了问题隐患清单、技术防范清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校领导多次带队,全面排查整治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各单位层层压实消防安全责任。”马汉高介绍,消防预警信息随时可以一键直达二级单位一把手手机上。
2021年,保卫处组织各类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七百余场,受教人数达七万余人次。2017年以来,创新本科新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模式,组织开展“消防第一课进军训”,摆脱了长期以来“场面大、效果差”的窘境。“消防第一课从入学信息网络注册环节入手,我们准备了100道消防安全、防诈骗相关的题目,新生需要学习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并合格通过测试后,才能办理入学注册手续。”马汉高和保卫处同事感到欣慰。
现场“听、看、操、练”和“问卷答题”等形式,拉近了和新生的距离……9月初,该校保卫处消防工作人员全员上岗,每人每天承担了约15个课时,面向7000余名新生,分组耐心讲解、悉心演示。该活动荣获《2017年度湖北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年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研讨展示活动》典型案例类一等奖。
“消防工作每天都是新起点。”华中科技大学保卫处处长王作红表示,将继续强化保障措施和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吴祯祯、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