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九江:创新“1234”模式 织密预防青少年犯罪防护网

发稿时间:2022-12-05 23: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九江12月5日电近年来,共青团九江市委创新“打造一个阵地、加强两项教育、完善三大机制、推进四项建设”的“1234”工作模式,全力织密预防青少年犯罪防护网,推动九江市预青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成长成才注入共青团力量。

  打造一个阵地 全力构建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共青团九江市委通过阵地联享、政策联通、平台联用、队伍联合、工作联动的“五联”行动,将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打造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阵地。

  坚持聚合发力。团市委深入8所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实践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联合市司法局共建未成年社区矫正中心,联合市专门学校共建心灵驿站,形成了以12355平台为牵引,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进协同育人。通过市青少年宫开展“第二课堂”家庭教育及团体辅导,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围绕“怎样让学生心理更加健康”主题,开展系列教师培训;持续巩固“一网双微多端”的新媒体工作矩阵,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形成齐抓共管、齐抓共育的创建局面。科学高效运作。立足综合平台定位,面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一站式服务。12335平台自成立以来,累计为青少年提供各项服务近万余人次、成功干预个案500余个。

  加强两项教育 持续提升青少年的法治素养

  共青团九江市委始终将为党育人作为主责主业,在思想上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培育青少年。

  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团市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走进九江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通过“模拟法庭+法制微电影+心理咨询课”的形式,开展“法治伴我行,学法零距离”活动;组织679名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共计4120余场次等。开展日常自护教育。及时下发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各级团组织通过自护宣讲、志愿服务、模拟演练等形式普及防溺水、防诈骗、防校园欺凌等安全自护知识,全面提升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完善三大机制 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共青团九江市委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模式等方式,推动全市预青工作提质增效。

  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机制。团市委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制度,及时调整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名单,及时研究部署任务,为预青工作充实力量;下发平安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方案,认真对标对表推进落实,为预青工作补齐短板;积极争取党费团费等资金,倡导支持政府购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参与运行,为预青工作提供保障。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机制。持续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累计提交涉及青少年民生建议和提案167件。积极推动青年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市13个县(市、区)均建立相应制度,市“十四五”规划设立“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专门章节,7个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专门部署青年发展工作,青少年日益得到党政关注。创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联动机制。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其采取个别教育、单独谈话等矫正措施;以教育感化为主,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因人而异地制定个性化的社区矫正方案,做到一人一案,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掌握生活、思想动态等情况,确保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

  推进四项建设 用心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共青团九江市委致力于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以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发挥“希望工程”品牌优势。团市委开展“点亮微心愿”“宝贝出村”等关爱活动,打造“希望乡村图书馆”“温馨小屋”等关爱项目,总募集资金超900万元,覆盖困难青少年3100余人。针对特殊困境青少年,推动未成年人专门学校落成并投入使用。强化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招募社工733人,开展“三个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解决青少年实际困难。推动实施“童心港湾”项目。截至目前,团市委在全市村(社区)完成了178个“童心港湾”项目点创建,共组织招募“童伴妈妈”178名,志愿者2000余人次,覆盖留守儿童8052人,筹集善款160余万元,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次,全市上下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蔚然成风。广泛建设“青年之家”。扎实推进团的阵地建设,在网上建好用好“青年之声”,在基层建设运行青年之家183家,实现团员青年随时随地找得到团组织、方便快捷参加团的活动,打造24小时在线的青年身边的共青团。积极创建“双零社区”。在全市22个社区(村)开展第二期“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试点工作,按照“典型带路、逐步推开、全面覆盖”的思路,形成以点带面,探索创新的工作格局。

  共青团九江市委始终坚持党政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原则,坚持教防并举、齐抓共管、齐抓共育原则,坚持立足基层、服务为先、保护权益原则,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陈凡)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