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年轻干部要修好法治思维的“三门课”

发稿时间:2023-04-12 14: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并作专门部署,深刻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能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已经成为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指标。养成法治思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全面依法治国“进行时”和“未来式”的关键少数,年轻干部必须主动修好法治必修课,扎实练好法治基本功。

  学好铸魂定向的“法治基础课”

  学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源于伟大时代、植根于现实沃土,具有扎实的实践根基、鲜明的实践要求和磅礴的实践伟力。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还是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习近平总书记都在反复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年轻干部在思维能力萌芽之初,要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吃透法治的基本精神。各类法规卷帙浩繁,但法治的基本精神不离其宗。年轻干部培养法治思维,首先要抓住法治精神并内化于心,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利义务相统一”等,将可为与不可为融入到潜意识的价值判断中,生成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精神是抽象的、理论的,法规是具体的、实践的。学习行政处罚法等规制行政行为的主干性、基础性法律不可缺位,这些是帮助具象化理解法治精神的好教材。

  掌握本领域法规制度。年轻干部工作经验相对不够丰富,一方面要在干中学,用生动实践印证理解看似枯燥的条文;另一方面要在学中干,抓落实要先从法规政策上找依据,照着成文规定“小步快跑”。学法有多深,要靠难题验。如今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有时情况过于特殊无明文可依,但又需要拿出应对措施,这就十分考验年轻干部的法治知识储备和法治思维能力,此时就要抛开形式法制,吃透政策法规的实质本质,严格在法治原则下,用“活”的思路、“钻”的劲头去突破常规瓶颈。

  学好经世致用的“法治程序课”

  充分认识程序的重要意义。法治取决于一定形式上的正当过程,而正当过程又主要通过程序来体现。程序是规律、是规则,是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程序坚持得好,既可以减少失误,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在平时就把出招的套路内化于心,才能在面对急难险重时“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不合程序,不仅对内不合组织原则,对外也没有完全效力。

  养成按程序依法办事的习惯。年轻干部要吃透本系统本领域各项规程规则,工作有什么程序,哪些需要请示报告,决策权在哪些主体,需交什么会议审议、审定,都要了然于胸。年轻干部干劲猛、锐气足,原生成长环境受约束少,有时候觉得条条框框过于繁文缛节,往往三下五除二先把工作做了,事后才发现程序上存在瑕疵甚至重大疏漏,有时候“操正步”看似麻烦一些、繁琐一些,会因此不舒服、不痛快一些,但这是对年轻干部开展工作最大的保护。

  认真对待身边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常被称为“红头文件”,是行政管理常见常用的工具。一方面,年轻干部是红头文件的执行者,在经办对程序有精细要求的工作时,如行政执法、审批、处罚和招投标等,既不能遗漏程序,更不能随性颠倒或超越程序。另一方面,年轻干部也是红头文件的制定者,必须要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只有制策精细从根源上杜绝“奇葩”“带病”文件,进而才能确保施策精准。

  学好运用转化的“法治实践课”

  善学身边法治实践。年轻干部往往面临重大考验少,面临小问题、小矛盾多,但“小”也是练兵场,足以以小见大、把握规律。面对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等工作中的问题矛盾时,要主动迎难而上,穷尽式梳理吃透所涉法规政策,综合运用“法理情”三样工具,把一个个具体事件矛盾当成实践法治的课堂,不断铸牢法治意识、运用法治知识,为将来应对更复杂的难题储备法治方法和法治能力。

  善把实践表达成法言法语。年轻干部绝不能沉迷机械做事,要敢于追问上位政策的历史演变、实践支撑和理论依据,思考其法治表达的逻辑规范,不断给出顶层设计的最优解。实践中有了治理创新,就要善在当下经验中提炼长效之策。对于一些可以统全局、管根本、利长远的政策,要系统思考往立法立规方向推进,利用法治工具从顶层设计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从而提高年轻干部谋划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的能力。

  善用法治规范新兴事物。如今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层出不穷,法治规范难免滞后或缺位,如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生物科技等诸多领域,急需制定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范来提供宏观的制度供给和微观的管理手段。年轻干部往往眼界宽、思维活、专业背景扎实,在某一领域有着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要大胆瞄准这些新兴领域率先探索制度供给,从而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制度范式和创新蓝本。(万胜 成都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任洁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