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西安7月15日电7月13日,西安仲裁委员会发布《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23版)》(以下简称“《2023仲裁规则》”),该规则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西安仲裁委员会一直采用《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11版)。新规则的发布,不但是经验积累的硕果,也是西安仲裁委员研究发展的新成果,彰显着新时代的标记和特色。
发布会现场。赵琳怡 摄
会上,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从“新规则”“新起点”“新征程”三个维度展示了《2023仲裁规则》的“新”,并表示此次修订将进一步提升仲裁服务质量,满足仲裁用户纠纷解决需求,凸显仲裁制度优势,将极大提升仲裁服务市场主体的综合水平。随后,西安仲裁委员会受理处副处长李亚明作了“《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2023版)修订说明”的主题发言,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对《2023仲裁规则》的修订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
仲裁赋能 强化意思自治加强双方自主
仲裁的基础即是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赋予当事人在仲裁《2023仲裁规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完善程序设计。程序中的充分自主权,不但是仲裁程序正义的保证,也是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条件。《2023仲裁规则》在仲裁审理方式、仲裁语言选择、仲裁翻译及速录、仲裁送达方式、快速程序的选择、仲裁调解等方面,均明确对当事人特别约定的认可。此外,增加首席仲裁员的选任方式,通过排除法、排序法、迭加法、名单制、推荐制等各种方式,增加当事人共同选定首席仲裁员的可能性。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郅旭鹏指出,这可以进一步保障商事仲裁程序的公平性,避免不规范的仲裁行为发生,推动西安市西安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这些扩大当事人在仲裁中意思自治的修改,不但有利于当事人接受西安仲裁委员的仲裁,也体现了西安仲裁委员日益重视当事人权利的观念转变。
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发布《2023仲裁规则》。赵琳怡 摄
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适应国际化趋势
《2023仲裁规则》力求与国际接轨,着眼于在实质内容上贴近国际仲裁实践与习惯。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傅瑜认为,西安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行政首府和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桥头堡。由此,西安仲裁委不仅担负着化解区域经济纠纷的职能,而且也承载着为国际商事纠纷处理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历史使命。《2023仲裁规则》在组织和管理上使西安仲裁委员会更为国际化、专业化,如在体例上合并了国内与涉外仲裁的篇章,增加了“引言”“适用”及“示范条款”的内容,明确了西安仲裁委员会对国内和国际仲裁的受理范围。同时,增加了“仲裁地”“仲裁语言”“临时措施”“紧急仲裁员”“快速程序”等相关规定,以利于国内外当事人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法律和语言等,这些内容将提高西安仲裁委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仲裁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
“案件仲裁期限缩,这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直接为双方解纷止争提供了高效快速的保障。”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高级经理韩凯说。《2023仲裁规则》中明确了“追加当事人”“多份合同的仲裁”“合并仲裁”“合并审理”“多数仲裁员继续仲裁程序”的规定,推进仲裁程序高效运行,节省当事人的仲裁成本。同时,本次修订将快速程序的争议金额由人民币1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此外,新规缩短了仲裁案件的审理期限,快速程序的审理期限修订为“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裁决”。
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对修订内容进行重点解读。赵琳怡 摄
据了解,西安仲裁委员会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七家试点仲裁机构之一,自199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为仲裁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仲裁法律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对仲裁规则提出新要求。《2023仲裁规则》的修订历时 21个月,经过走访调研、文本起草、会议研讨、意见征求、模拟推演等环节,收集修改意见千余条,前后共形成十二稿修改草案。新规则在吸收国内外仲裁规则优点的基础上,统一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丰富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内涵,扩展了仲裁庭的自主权,增加了快速程序和紧急仲裁员程序,充分体现了仲裁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将促进诉源分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胡凡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