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石家庄7月25日电 7月23日,由中建一局承建的大型实景体验式文化旅游项目“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城试演。该项目位于北京大兴机场东侧20公里,总占地面积228亩,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由王潮歌担任总构想、总编剧、总导演。此次开放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108个情景空间及室外剧场,剧目总时长超800分钟,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又一新地标、新典范。
匠心巨制 打造现代“大观园”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历时8年创作,5年打造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游客身在其中,仿佛真的置身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能真切感受到“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的意境。
项目建设初期,项目经理刘登辉,在正式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前,便带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多次到王潮歌导演的其他文化作品参观学习。与建筑师、主创团队进行沟通学习,为项目顺利建设做着准备工作。
据了解,该项目建筑规模大,共包含5大核心剧场,分布着10个小剧场,108处情景园林、创意园林、风景园林、水云礼院,68道游廊。每个场景均不相同,尤其是核心剧场在地位和功能实现的规划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剧场内、外部空间形式复杂,结构整体跨度大、剧场内部净高尺寸大,观众厅容积50400m3,观众席位1410 个 ,从规模以及座位数上等级为大型剧场。串联主剧场的其它小型剧场、园林等,采用多种形式的结构体系,以此实现艺术效果营造空间。
项目执行王磊带领团队通过BIM等技术,克服了包括劲性结构、桁架结构、索结构在内多种建造体系的施工困难,研究形成了“演艺类剧场屋面环形钢桁架模块化安装施工技术”等5项复杂异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不同体系、异形结构施工的技术难题,塑造了剧场大跨度、高空间、轻盈镂空的结构骨架。
工艺创新 呈现“太虚幻境”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就像一个大型的梦幻空间,有亦真亦幻的情境,也有余音绕梁的回响,还有跨越时空的解读。游客可能时时入梦,也可能随时醒来。
而《红楼梦》本身带有神话传奇色彩,文中的“太虚幻境”就给读者一种“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建设过程中要将这种“虚空幻境”的艺术效果呈现给游客,项目团队不仅要充分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还要克服非建筑专业技术壁垒的难题。
常规的建筑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戏剧的演出效果,结合建筑特点以及多元化舞台的需求,对舞台机械设备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首次建设剧场类项目的团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达到“虚空幻境”的艺术效果,项目总工程师邢爽带领技术人员和专业队伍,通过深化设计和工艺的创新,研究应用了“演艺剧场吸声投影墙面施工技术”等4项“虚空幻境”演艺空间关键营造技术,达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运用声、光、电等元素,带给观众戏剧的冲击感,实现了空间流动和舞台多元化的完美结合。
中式美学 绘就“千里江山”
主创团队和设计师希望把留白、写意放在“黛瓦灰墙”江南风格的建筑外立面上。也希望创造一个“挂”在墙上的立体空中舞台——在十几米高的墙上行走时,演职员如同在一个东方园林里一般,观演人如同行走在一场大梦之中。 总导演王潮歌说:“就建筑外立面而言,我觉得很了不起。”
“空中舞台”只是“百亩方田、棋盘布局”的一部分,园区内随处可见云墙、镂空窗、圆弧转角造型和出入口等,作为分格的纽带作用,将百余剧场、园林通过空间的排列,形成一个内部独立又互通的剧场群落,通过在各区域内设置相近的戏剧,达到了戏剧连续性。
项目团队通过设计及工艺的创新,研究形成了“立体式多功能情景廊道施工技术”等4项移步异景情景剧场关键施工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满足了功能使用要求与艺术效果。
剧场两侧水云间商业街的设计理念取自“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用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塑造白描山水,屋顶区域呈现千里江山图打造出白云袅袅、烟波浩渺、层峦起伏,如诗如画的江南山水图效果。
施工时,面临结构复杂、跨度大等技术难题,项目团队结合外立面效果以及隔音、防水、保温的功能,研究形成了“千里江山图炫彩瓦屋面关键技术”等3项剧场群落异形复杂屋面关键施工技术,同时满足防水、隔声和保温隔热多重重功能。
目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项目已经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7项河北省结构优质工程,26项国家专利、9项国省级BIM奖、8项省部级工法、项目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