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7月24日10时40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长沙电务段的通信工们在长沙火车站南头的一处通信铁塔塔顶检修设备,确保列车“顺风耳”的畅通。这群通信工们因为时常登高作业,也被同事称为铁路云端里的“安全卫士”。
“简而言之,这就相当于列车的‘顺风耳’,帮助驾驶员能随时接收到有效信号。”正在做登塔准备的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90后”通信工长师湖雄说,无线通信信号需要通过铁路沿线的通信塔进行远距离无线传送,一旦塔上通信设备发生故障,将造成列车与地面无线通信信号中断,导致司机无法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影响行车秩序。
夏日炎炎,为了上塔检测,师湖雄和同事只得穿上长袖长裤的夏季工作服,扎紧安全带、戴好安全帽,拎起工具包,斜挎在肩上,并相互进行了一番检查。
作业人员在塔顶检修通信设备。王志伟 摄
“铁塔有多种类型,这座铁塔属于‘角钢塔’,高30米,爬上去需要6分钟至8分钟,你一定要集中精神,注意脚下,不要踩空,安全带挂稳了再慢慢上……”师湖雄说,“像这样的铁塔我们车间还有19座,高度20米到35米不等。我第一次攀爬上去花了半个小时,因为紧张,双手用力过猛,导致攀爬上去后手脚不停地发抖。”
说话间,师湖雄和搭档孙瑞庭一起登塔。只见他们深吸一口气,双手支撑在铁塔底部的水泥台上,双脚用力一蹬,稳稳地跳了上去。
今年是师湖雄参加暑运的第10年,他背着工具包一边往上攀爬,一边检查铁塔上的螺栓,一步一步,动作娴熟,不一会儿便抵达塔顶。
“塔顶部灵敏度非常高,受风力影响明显,属于正常现象,摇摆晃动一直伴随着整个作业过程,在塔下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如果遇突发强风天气,这样的‘凌空起舞’感觉更明显。”一旁的师湖雄笑着说,应铁塔的晃动后再开始仔细检查平台上的设备。
在这块仅2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周边的铁栏杆刚好及腰,通信设备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两名作业人员只得将身体紧贴着三个角落站定。
“天线俯仰角、倾斜角数值核对正确,与馈缆连接处的防水处理良好……”师湖雄与孙瑞庭正在做着作业过程中的沟通。
作业人员正在攀爬通信铁塔。王志伟 摄
铁塔的作业平台上根本没有躲避烈日的阴凉处,在烈日灼晒下,通信工们在这狭窄的空间里连用手擦汗都显得吃力,任由汗水模糊眼角。师湖雄和孙瑞庭娴熟地作业,他们分工合作,分别对八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馈线、防雷等设备进行检查,一会儿拿着扳手紧固螺栓,一会儿又使用经纬度测试仪测试天线俯仰角度。
“高空作业必须有资质,要求经验丰富,这些辛苦对我们来说可能已经习惯了。”师湖雄说,“汗水湿透衣背”对他们来说很常见,作业点排得密集时,衣服每天都要“湿了干、干了湿”好几遍。
“有时候我们发现设备损坏,但因为螺丝卡死,这么小的空间又无法使用切割机,只能用锯条手动切割,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烈日下躲都没地方躲。”在一边作业的孙瑞庭说,塔上作业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胆量和体能。
每逢夏秋季节,随着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通信铁塔的安全检查频次较以往也更加密集,除了一些例行检查外,还要随时处理突发故障,清除鸟窝、异物等。
今年6月,京广线高家坊站值班员反馈车机联控效果不佳。接到指令的师湖雄迅速组织人员携带设备赶往汨罗市高家坊站。到达现场后,师湖雄与同事使用专用仪器驻波比对天馈线的驻波进行测试,发现驻波比值高于正常值,随即对天线进行更换。
“当天气温达到36℃,按照有关要求,我们带了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资。因涉及设备更换,需要测试和反复试验,当时在塔上作业4个小时,带到塔上的6瓶矿泉水早已喝完。”师湖雄说。
大约90分钟后,塔上的作业接近尾声,在30米的高空,没有遮挡,太阳直射身上,师湖雄和孙瑞庭满脸汗珠,防护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在塔上作业,冬天冷得打哆嗦,夏天晒得脱层皮。”孙瑞庭说。
“说不累是假的,但想到万千旅客能平安抵达目的地,我们也感到值了。”师湖雄说。 (吴鑫矾 王极 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