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聚焦企业培优培强 赣州经开区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3-08-02 06: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赣州8月2日电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位于赣州经开区的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冠英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钜磁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聚焦企业培优培强,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科技赋能产业提能升级,加速构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双首位产业链的“2+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加持服务优 壮大专精特新方阵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成立之初即入驻赣州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8年的孵化,优良的政策环境助力其聚焦主业、创新技术,迅速发展壮大。公司现拥有50多项原创技术与核心技术专利,具备完整的技术体系,已然成长为专注应用机器视觉技术赋能矿石分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色智能分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次获评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是对我们公司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企业项目建设中。曾光旭 摄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大力开展专精特新“萤火虫”点亮行动,先后出台《关于支持赣州经开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进一步服务推动企业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印发《惠企政策摘编》《奖励政策口袋书》,结合“企业服务日”活动,组织首席服务员入企指导企业用好用活政策,通过精准施策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形成了梯次培育企业的长效机制,优质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好朋友科技就是代表之一。

  截至目前,赣州经开区已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超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方阵持续壮大。

  创新引领带龙头 产业能级加速提升

  2022年江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赣州市宝明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TFT电容式触摸屏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为帮助企业释放产能扎稳脚跟,赣州经开区充分发挥政企圆桌会、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企业挂点帮扶等机制协调解决企业招工、融资、产业链配套等问题,企业营收实现了稳步增长。如今,宝明显示科技与同兴达电子、立德电子形成了产业链互补协同发展的强劲势头,公司锂电池复合铜箔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预计年内投产。

  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作业。曾光旭 摄

  宝明科技等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3年,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以每年超30%的增速迅速壮大规模,涌现出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等营收超百亿企业,富士康、耀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释放产业动能。在今年7月江西省工信厅公布的2022年度省级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暨星级产业集群评定结果中,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升格为五星级产业集群。

  赣州经开区紧紧围绕“2+N”的产业布局,深入贯彻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组建招大引强“追梦办”,强力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加速产业布局。同时,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高效运行企业发展“解难办”助企纾困,全力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和企业协同联动发展,加快打造面向未来、具有韧性的产业链条。

  聚焦项目谋发展 打造产业新高地

  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项目是赣州市有史以来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的高端制造项目,2022年1月26日签约后,赣州经开区抽调了200余名干部,成立富士康项目推进工作指挥部,坚持每周一调度,为项目建设开辟多项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各要素保障,仅用122天实现48万平方米厂房封顶等建设,实现项目签约后5个月开工,开工后4个月封顶、7个月交付、9个月投产,刷新了百亿项目建设的“赣州速度”。

  项目建成落地。曾光旭 摄

  聚焦项目谋发展,推进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吉利赣州动力电池12GWh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落地,是赣州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生动缩影。该经开区每月召开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推进会,定期召开“十天一调度”现场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马上办”全周期跟踪项目全流程推进节点,推动企业报建环节优化85%,材料精简85%,审批时限压缩至30天以内。此外,出台了工业重大项目“签约速开工”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项目建设速度。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赣州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构建“2+N”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双首位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一极两地四中心”,奋力谱写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国家级经开区的新篇章。(曾光旭)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