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警惕未成年人成电诈“工具人” 河南兰考检察院发布防范“手机口”诈骗提醒

发稿时间:2023-09-01 16: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开封9月1日电 近日,河南兰考县检察院办理数起“手机口”诈骗案件。 

  “手机口”诈骗是什么?据介绍,随着“断卡”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严打国内“两卡”犯罪,进一步压缩诈骗分子的生存空间,让境外的诈骗分子用不了国内手机卡,为了解决来电归属地问题,诈骗分子想了又一个新法子——“手机口”诈骗。 

  “手机口”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手机一条线”,利用一条音频数据线连接两部手机或同时把两部手机免提打开,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软件与境外的诈骗人员联系,一部手机用来拨打国内被害人的电话,实现语音中转,诈骗分子可以轻松直接对话被害人实施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方式主要是掩饰诈骗电话的归属地,让被害人放松警惕。 

  诈骗分子通过国内网站、社会软件等发布大量“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的虚假招聘广告,诱惑国内网民,使用境外通讯软件勾连,并以虚拟币结算等方式诱惑大量年轻人群参与“手机口”业务,并扬言轻松拨打一个小时就可以获利200至500元不等,日赚千元。 

  17岁的“小凯”在外地打工时网上认识了上线,便通过“手机口”为上线拨打电话,在被当地公安机关发现后作出行政处罚,之后返回老家。在老家干了几份工作后,觉得挣钱太辛苦,于是重操旧业,他办理一张手机卡、购买一部二手手机和音频数据线,下载安装网络聊天软件后,在家中使用同样方法,通过“手机口”帮助上线与被害人建立通讯联系,为诈骗分子提供通讯支持。 

  2023年6月的一天,“小凯”收到上线发来的手机号码后,直接拨打了出去。正在午睡的刘某某迷迷糊糊接通了电话,对方说是某市一派出所的民警,告知刘某某其身份证和银行卡被人在武汉使用并实施犯罪活动,并叮嘱刘某某不要挂断电话,帮其转接当地公安局。“当地公安局”接通后让刘某某加微信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刘某某看到一个身穿囚服的人坐在铁栅栏后面,让刘某某辨认,刘某某表示不认识这个人。由于太过逼真,刘某某信以为真,挂断视频后,在对方的引导下下载了某会议App,为确认刘某某银行卡是否存在异常,对方让刘某某把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其本人的另外一张卡里,之后再转到第三人账户里,并保证确认账户正常后会把钱转给刘某某。刘某某一一照做,前后两次共计转账14万余元。 

  “小凯”帮助上线诈骗被害人14余万元,非法获利3000余元。同样,还有“小飞”“小昊”“小夏”等人也为了几百元的获利,像“小凯”一样通过“手机口”为上线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提供通讯支持,帮助上线诈骗,非法获利4000余元。 

  “小凯”“小飞”等人以非法获利为目的,通过“手机口”为上线拨打电话提供通讯支持,帮助上线诈骗被害人钱款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目前,“小凯”等人已被兰考县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 

  兰考县人民检察院提醒,帮助诈骗团伙架设呼转设备、提供通信线路、拨打转接电话等,均涉嫌违法犯罪。在这类案件中,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所以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子女的引导,防范“手机口”诈骗,在看到孩子使用两个手机操作或者下载登录陌生软件时要加强警惕,切勿让孩子为了蝇头小利,落入“手机口”诈骗陷阱,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工具人”。(程晶晶)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