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西安市临潼区:聚力科技生态文化赋能 建设宜居和美新农村

发稿时间:2023-09-14 17: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西安9月14日电 9月13日,西安市临潼区召开2023年农业农村发展大会,推介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现场发布了《西安市临潼区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并现场成功签约10个项目,为企业投资当地农业农村提供支持,并着力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农业农村发展上,促进城乡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加快打造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全方位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临潼区出台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创建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临潼)试验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制定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西安市临潼区2023年农业农村发展大会现场。西安市临潼区供图 

  据悉,为着力推动农业强区建设,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会上,临潼区还发布了“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十条”,重点从“加快科技人才培育聚集”“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10方面,“真金白银”为企业投资农业农村提供政策支持。 

  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临潼)试验区成立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临潼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素有“石榴之乡”“番茄制种之乡”的美誉。全区土地面积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47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2.2万亩,发展形成粮食、蔬菜、奶畜三大主导产业,石榴、番茄制种、奶山羊三大特色产业。“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临潼)试验区”等一批试验基地和推广站,也在当天的大会上正式揭牌。 

  据悉,临潼区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多元投入、统筹推动”为发展路径,加快建立政府主导搭台、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企业市场运作的“金三角”模式,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农业资源优势成为强区发展胜势 

  临潼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万吨以上,位居陕西第4、西安第1,是 “关中大粮仓”。蔬菜种植常年稳定在1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6万吨以上,是全市“大菜篮”。为了加快项目落地,临潼区将成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服务保障领导小组,为项目手续办理和投产达效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政策支持、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 

  秦创原总窗口西安市临潼区番茄谷创新协同基地。西安市临潼区供图 

  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近年来,西安市临潼区坚定科技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路理念,创新探索具有临潼特色的实践路径,集中策划实施了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力推动粮食稳产增效、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建设提速提效、乡村治理高质高效实现突破提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为强化建设农业强区的组织保证,临潼区建立“农民主体、街道牵头、部门协调,五兴共进”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加快壮大农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产业发展等专业人才队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培养更多的“村创客”“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不断盘活人才“存量”,实现人才“增量”,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农村。(张颖)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