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深耕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稿时间:2023-10-14 18: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郑州10月14日电 “科技创新,‘落地’方能‘生金’。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重要的成果供给方。”近日,郑州工商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校着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功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培育出一批高水平发明专利和学术著作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果良好。 

郑州工商学院科技入企志愿服务台走进企业。资料图 

  为把研究成果写在“大地上”,近年来,该校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出台《青年教师专业实践工作管理规定》《科研项目资助和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为广大教师“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先后成立8支科技入企志愿服务团,将科技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 

  该校工学院教授梁亦欣二十载如一日坚守科研一线,开拓创新,时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在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她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高盐分废水治理、河道生态净化与修复、生态补偿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5项;完成河南省水生态保护、引江济淮水污染防治等规划及研究课题50余项等,为绿水青山增色,为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该校工学院教授岳建伟致力于历史建筑和土遗址保护修复、土的本构关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将工程领域技术难题及行业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近年来,其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古建筑的防损、诊治和修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完成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12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为古建筑安全监测和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为河南省土木工程智能诊治研究中心揭牌。资料图 

  该校郑肖贞、郭闪闪、陈丽霞等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数据采集器、土地交易监管系统、实景三维数据引擎平台、建筑道路施工降尘处理系统等技术攻关,获批发明专利8项,完成300余万元发明专利技术转让,同时将科技普及、社区服务、成果输出作为使命,指导学生在“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不断推动科技服务和创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助力。 

  据悉,三年来,该校累计投入经费245余万元,组织1357人次赴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挂职锻炼和生产实践。截至目前,该校共建设校外企业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15个,其中获批河南省首批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1个,校级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5个;分层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394人,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7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校政企研用协同,教学做赛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张瑞君 孙光亚) 

责任编辑:姜文山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