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向日葵》11月24日在河北首映礼现场。安峰 摄
中国青年网石家庄11月25日电(记者 姜文山)在进行了为期6天的高校巡映后,11月24日,河北传媒学院在1200平米演播厅为即将于11月30日全国上映的电影《傍晚向日葵》隆重举办河北首映礼。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精英集团领导、全体校领导和《傍晚向日葵》导演及主创人员出席首映礼。
河北传媒学院李锦云校长致辞。安峰 摄
李锦云校长致辞中表示,这部影片在国内电影界展映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国影视家协会、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曾专门为这部影片举行研讨会,认定这部电影开创了“大学电影”的先河。这部电影就是这类电影的初步尝试,是由学校教育教学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是高校资源整合协作、产教实质性融合的一个范例。目前电影学界正在努力建构中国电影学派,“大学电影”足可成为中国电影学派四梁八柱的柱下之础,这也是艺术类院校应有的担当。
河北省影视家协会秘书长蒋辉月在致辞中表示,《傍晚向日葵》作为“大学电影”的典型代表,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成果,是河北文艺土壤的新苗,是赓续河北电影薪火相传的火种。这部电影的成功对河北的影视创作与发展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大学电影艺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有着示范作用,它的独特价值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映礼现场嘉宾共同启动首映仪式。安峰 摄
启动仪式开始,与会领导和现场600名师生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高声欢呼,现场掌声热烈。
观影结束后,进行现场访谈互动。“请问您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电影风格?”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主创人员倾情互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导演李旭表示,他感触最深的是在武汉路演,一名观众在疫情之中痛失两个亲人,所以他看到这个影片特别受触动,交流过程中几度哽咽,能把自己的这种经验和情感投射到这部影片里来,对观众和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感动。
编剧刘一兵表示,心理历程的东西是最难写的,必须要对人性有足够把握的时候,对生死有足够理解的时候,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关于学生在互动中提及的“大学电影”,《傍晚向日葵》总监制、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李兴国表示,“大学电影”是学术和艺术的一种融合,是一种带有大学特征教学和实践的融合,是大学的一种文化体现。
《傍晚向日葵》导演李旭现场介绍影片创作情况。安峰 摄
作为河北省确定的“转型发展示范学校”,为更好地体现“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河北传媒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傍晚向日葵》这部电影就是学校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全国高校初步探索了“大学电影”创作生产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据了解,影片《傍晚向日葵》是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主导,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传媒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专业老师们一起创作的作品。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历时四年,河北传媒学院派出了博硕导师8人,博士生、硕士生20多人,参与了《傍晚向日葵》的拍摄。
电影《傍晚向日葵》目前已获得第56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奖、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智利南锥体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故事片奖等奖项。同时先后入围西班牙马德里电影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法国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推出电影节、戛纳世界电影节、阿根廷圣克鲁斯国际电影主竞赛单元、荷兰新视野国际电影节、第12届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电影节等。分别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三十届大学生电影节“南国(珠海)电影周”以及第28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期间在大学展映,并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摄影两项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