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中学课堂里做起大学实验 红色“1+1”启迪科学梦想

发稿时间:2023-11-26 22: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 张亚云)“亚甲基蓝的‘变色’为何不能无限循环下去?”“物质的颜色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什么有关?”11月26日,初冬的北京最高仅4℃,但在昌平二中的实验室里,热情驱走了寒意。来自北大化学学院的志愿者陈震宇和李一杰共同为台下的中学生带来了一场实验活动。 

  这场以“共享北大化学时光”为名的趣味实验活动,是北大化学学院的科普宣讲团在昌平二中政府街校区开展的以科普实验为核心的教育交流活动,志愿者向昌平二中的百余名中学生展示了“蓝瓶子”等系列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实验。 

  活动作为北大化学学院学生党支部与昌平二中教育集团高中部党支部红色“1+1”共建党支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普实验展示,党建交流,以及学习经验分享,增进学生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宣讲团由北大化学学院团委书记侯梦旭带队,十余名同学参与其中。 

  趣味实验活动现场,志愿者向中学生展示实验成果。 

  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王泽铠是共建活动的交流环节的嘉宾,也是实验的志愿者之一。他介绍,本次科普活动相较于以往,不仅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还根据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在开展实验的同时增加了对实验原理的讲解,“希望通过这些可做性强,现象明显、安全环保、原理容易理解的实验,增加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他们心中撒播科学的种子”。

 

  趣味实验活动现场,志愿者向中学生展示实验成果。 

  来自昌平二中高一年级班的尤子昂是活动的“小助手”,负责为台上的志愿者做实验的辅助工作。他介绍,自己是学校兴趣社团“稀土部落”的一员,社团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一些化学小实验,“像今天做的蓝瓶子等实验有一定的接触,我很喜欢这个实验,它的趣味性很强,增加了讲解后简单易懂,能加强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条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就像有了肥沃的土壤,自然就会有茁壮的苗木生长。”昌平二中副校长张云介绍,该校稀土材料化学实验室是北京市普通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主要面向中学生开展稀土材料及相关化学实验培训、课题研究、社团兴趣活动。实验室将北大化学学院化学节引入,每年都举办“共享北大化学时光”活动,并惠及周边学校师生。 

  

  会议现场颁发了红色“1+1”共建党支部活动证书。 

  “与北大化学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给予师生更多是理念引领,希望同学们以活动为契机,以北大师生为榜样,学习他们爱钻研的精神,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委员李继阳说。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