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挂职干部王东:脚踏泥土,心系真情

发稿时间:2023-11-28 16: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济南11月28日电“济南支医专家”王锡医生落户重庆市武隆区,美名远播;“鲁渝协作班”教育协作成果喜人,支教团队赢得民心;“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点“绿”成金,叫响蔬菜研究品牌……济南市科技局副局级领导干部、济南市挂职重庆市武隆区政府党组成员王东提起武隆区蝶变的“济南印记”,心中涌动满满的成就感。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自济南市与重庆市武隆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双方围绕构建协作机制、加强产业联盟、强化人才支援、落实帮扶资金等方面,同心同向、密切协作,谱写了“鲁渝一家亲”的美好篇章。 

  做足功课,摸透“济南所能,武隆所需” 

  重庆一带有一种蚊虫,当地人唤为“咩咩”,个头虽小,但咬人异常厉害。王东的双手就满是被叮咬过的痕迹。“来这边挂职两年半了,克服了气候、语言与饮食的不适,就是拿这类蚊子没办法,不过也被咬习惯了。”王东笑说。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东西部扶贫协作”改称“东西部协作”,成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的举措之一。至此,济南与武隆自2010年开始的结对帮扶关系正式进入“升级版”。 

  同年4月,王东踏上了赴重庆武隆开展东西部协作的路程,挂职重庆市武隆区政府党组成员。从黄河岸边的济南来到仙女山脚下的武隆,横跨1500公里的王东深知:使命光荣,责任巨大。 

  至武隆前,王东已做了十足的功课。“我之前在章丘区垛庄镇西里虎村、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北峪村任职过两次扶贫第一书记,在济南市科技局也曾参与过相关东西部协作工作。”帮助空心村原拆原建、带动资金扶持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数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磨炼了王东的意志,也让他对东西部协作这项决策部署有了切身的认识和理解。 

  武隆区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虽为直辖市下辖区,却远离主城重庆,是典型的大山区,崇山峻岭、地广人稀,长年累月阴雨雾霭叠加,来到这里的外地人,首先要面对气候、饮食和语言“三大难关”。 

  “我是带队的,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环境。”王东说,初至武隆时,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还有初到陌生地的不熟悉,不过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这么多援派干部、人才来到武隆,都是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必须先做出个样子。” 

  “知道济南有什么、清楚武隆缺什么,精准协调对接,是自己作为挂职干部最大的职责。”王东清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此,他穿越颠簸的山间小路下乡与村民交流、到产业现场深入调查研究,很快就跑遍了全区4个街道、22个乡镇,为指导东西部协作工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济南印记,绽放协作之花 

  王东介绍,从2021年至今,济南挂职干部、“三支”人才在武隆区通力协作,携手作战,留下了深深的“济南印记”。   

  济南市中医院支医人才王锡,在两次支医后选择举家搬迁,留在武隆区中医院工作,病人们信任王锡的医术,如今他正在运用最新引进的蜂疗技术为当地居民进行疾病治疗; 

  济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武隆中学执行校长张纪余,率领团队创新“1+4”组团模式,在武隆中学开办“鲁渝协作班”,将济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全面融入武隆教育,教育协作成果喜人; 

  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鲁渝共建高山蔬菜试验基地等硬件平台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支农专家团队倾囊相授、并肩作战,联合攻关突破十字花科蔬菜“癌症”——根肿病,助力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40万亩,产量67万吨,成为重庆主城蔬菜保供地; 

  “蔬香板桥”“大田湿地”“七彩堰塘”“复兴田园”“天池苗寨”“凤舞黄渡”等18个样板村——打造成型,形成以点带面的“东西聚力”乡村旅游模式,“天尺茶园”“高山番茄谷”“火炉脆桃”等3个产业园区年年收获颇丰,“火炉脆桃”“板角山羊”“沧沟西瓜”等济武产业协作新品牌,更是以小果子带动大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个个精彩故事,王东都有参与其中,他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见证人”。在他的心里,每一项成果的落地,都是经过走访调研、协调对接、制定方案、紧抓落实、督促进度、严管质量等数番波折,像拼图一样,一小块一小块拼凑出武隆乡村蝶变幸福图景。 

  近三年的时间,济南挂职干部、“三支”人才和当地村民磨出血肉联系,在王东的带队下,一件件平凡的帮扶之举,换回了硕果一串串:济南协作武隆干部人才工作组连续三年获得重庆市考核结果最高等次“好”;助力高寿村获评“全军乡村振兴和军民共建示范村”;荆竹村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济武两地赓续前行谱写鲁渝消费协作新篇章”入选重庆市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鲁渝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大会开幕式上,王东作为鲁渝协作14地市的代表,进行了典型经验发言,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农特产品产销、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济南力量”。 

  情越山河,鲁渝一家 

  如今在武隆,这样的场景每个周末都会上演:支教老师奔赴山里贫困学生家中家访、支医人员到边远山区村里送医送药、支农人员走到老乡农田里指导生产。可以说,武隆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济南干部人才朴实厚重的奋斗背影。 

  看到这样的场面,王东总会感慨自己当初做的决定是对的。到武隆挂职前,王东不是没有犹豫过,家庭与事业,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孩子当时太小,正在上小学,恰好父母各自都经历了一场大病,出院不久,我这一走,家庭方面肯定会有困难。”王东说,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德州老家看望老人时,依旧不忍说出自己挂职武隆一事,“父母一直认为我在济南工作,我也怕他们担心挂念。” 

  两年半的挂职工作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这是王东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对东西部协作这项决策的领悟更加深了,尤其是看到当地百姓对我们幸福微笑、热情招手时,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还有个人成长能力的历练、外派工作经验的锻炼,都让我收获颇丰。”王东说,当时组织派自己来武隆挂职是2年,后来因工作需要统一延期1年,目前还有半年时间,他就要回到济南。 

  一个人与一座城建立起来的情感羁绊,不是说分割就能分割的,在王东看来,武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更牵挂的是,更重要的是,仍有许多工作计划和安排要去推动实施。“在做好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我想带动当地更多的农业特色产业,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后期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地走访,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王东说。 

  从农业产业的发展到文化旅游的推进,从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助力,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全体挂职干部和“三支”人才,围绕高效农业、特色教育、发展就业、人才支援、资金扶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生动演绎着“情越山河、鲁渝一家”的东西部协作友谊。 

  王东的经历是奋斗在对口帮扶一线济南干部、人才的缩影。他们不远千里迢迢而来,深深爱上了这片山地,留下温热滚烫的奉献气息。如今,鲁渝协作正孕育着更多有辨识度的东西部协作成果,在新时代续写壮丽的“山河情”。(曹亮 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