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黄河与大运河共流千年 河南安阳滑县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发稿时间:2023-12-15 19: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安阳12月15日电 原生态古码头、古城墙,蜿蜒耸立;古民居、古商号,古色古香;运河历史文化展馆、非遗展馆、仓储文化展馆,星罗棋布……近日,漫步大运河滑县段,汤汤运河流淌鲜活历史,悠悠古镇承载千年记忆。 

大运河滑县段一景。王国鸿 摄 

  在运河历史文化展馆里,16个板块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汤汤水韵,泽被千秋”的璀璨运河文化。导游崔雅欣正在声情并茂地为游客倾情讲述。 

  “星期天,带孙子来感受丰厚的运河文化,观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让他开了眼界,对家乡的历史人文风情有了更深了解。”在大运河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带着孙子正在“研学”的罗先生说。 

  据了解,黄河与大运河在滑境共流千年,形成了以黄河故道、大运河为核心,以滑台城遗址、卫国都城遗址、瓦岗军点将台遗址等为支撑的遗存格局。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运河生态涵养防护林、千翠湖、东湖、河流干渠等生态资源共同构建了水林田湖的生态基础。有着千年历史的道口古镇,老功夫、老手艺、老味道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俯拾皆是。与运河相伴而生的非遗项目,有200余项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成为运河文脉传承延续的活态载体。 

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民俗表演。王国鸿 摄 

  “大运河滑县段属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持续通航约1800年,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代表性历史建筑1000余间。2014年,中国大运河获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滑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荣拥有者和守卫者。”滑县大运河遗产保护示范区党工委委员、遗产监测中心主任刘守轶说。 

  近年来,滑县抢抓战略机遇,立足历史文化积淀,以史为根、以文为魂、以绿为韵、以人为本,引黄入运,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着力续写千年运河的壮美篇章,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形成了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为切入点,运河生态带及黄河故道生态带主次串联,滑县文化历史资源统筹协调开发保护的发展格局。 

  该县以大运河、道口古镇为支撑,构建以“古运河、古镇”为主题的保护展示体系;以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重点,形成“一街一繁华、一巷一故事、一院一清幽”的道口胡同印象;以百工坊、道清铁路文化园为片区引爆点,带动全面建设;以黄河故道、瓠子堤遗址为核心,展现“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的古渡雄风;加强瓦岗军点将台遗址展示,弘扬隋唐忠义情怀;以森林公园片区为核心,展现“繁花似锦、绿肥红瘦”的都市森林品牌,建设“文化滑县”。 

  目前,道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镇停车场和利用西纸厂工业遗存群落而改建的融合餐饮、酒店、展览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成为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和活力“梦工场”。森林公园西入口游客集散中心、古镇提档升级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流淌着鲜活历史的大运河与因运河而生的千年古镇已经引起世人关注的目光。专家、媒体、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4年至今,年均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沿岸群众在感受日新月异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豪、自信和获得感。 

  “黄河和大运河孕育了滑州大地的壮美厚重。我们要把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融合推进,续写黄河故道农本担当,以多元文化为依托,按照核心发展、拓展带动、辐射县域的思路,一手点‘古’成金,让古文化变成新资本,一手点‘新’成金,大手笔构建大运河文化带滑县多层级全要素综合示范区,使文化与技艺相辉映、传统和簇新互融合、豪放与柔情同具有、前史与今日共昌盛,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让遗风雅韵彰显品位滑县,推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滑县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哲学说。(徐淑霞 王国鸿 罗珊)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