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石家庄12月25日电(记者 姜文山 )2023年3月21日,石家庄市桥西区塔坛社区被共青团河北省委确定为共青团城市基层团组织改革试点社区。近一年时间,共青团石家庄桥西区委以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为契机,针对塔坛社区团组织服务阵地少,骨干力量缺乏,活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巧借“平台资源点”、“青年资源点”“社会资源点”,打造“青”阵地、激活“青”动力和注入“青”活力,汇聚社会治理“青”力量。
巧借“平台资源点”打造“青”阵地。一是“五社联动”聚合力。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青年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为基础的“五社联动”,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双孵化”基地,引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培育义务巡逻队、绿地保护协会、天使急救队、社区治安民事调解工作室、社区环境治理小组等12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改革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60余次。二是“社区+楼宇”增效能。依托商务楼宇三大龙头企业团组织的优渥资源,打造全新的青年服务阵地(约21万平方米)。充分利用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等团组织生活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引领青年思想政治建设。三是“青年之家”融青年。通过“外引资源,内引服务”,配置了团员读书室,伙伴活动室,团课堂,青年之家活动室、儿童服务驿站、朗读亭、健康氧吧、健身步道等“十全”设施,为辖区内的青年提供活动场所,打造“十全十美”的社区青年生活圈,服务青年达2.6万人次。
巧借“青年资源点”激活“青”动力。一是拓宽来源渠道。打破身份、职级壁垒,充分吸纳优秀青少年事务工作者、社区青年政治骨干、青年志愿者、社工、青年社团、各领域青年达人等进入社区团组织干部队伍,充实团的工作力量,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由“两委”班子成员兼任。二是吸引高校力量。开展“高校学子家乡行”暨桑梓计划活动,根据专业和家庭住址将入选大学生分配至社区。改革以来,共分配到社区实习生6名,为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帮助青年学生不断提高社会能力,鼓励和支持返乡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三是搭建“青年人才驿站”平台。打造桥西区首家青年人才驿站、石家庄市首批青年人才驿站——华坛国际酒店,自青年人才驿站运行以来,咨询及入住达256人次。
巧借“社会资源点”注入“青”活力。一是伙伴领航,“团聚成长”。塔坛社区成功入选团中央“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社区,以石家庄护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为人才支撑,青年志愿者为重要参与力量,开展“团团爱锻炼”“团团爱学习”“团团爱实践”三大活动。自项目实施以来,开展团团活力圈系列服务21场,参加人数共579人,服务时长为157.5小时,服务进度达37.5%。二是“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引进石家庄市桥西区德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入驻,以社区为平台、社工机构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专业支撑,社区青年志愿者为补充力量,构建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全方位教育实践新模式,开展“‘双争’有我——助力开学季”、“运动悦童心 健康向未来 ”、“亲子寻宝 科普挑战赛”非遗系列活动绒花簪子等活动,服务青年1132人次。三是“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成立以青年党、团员为骨干,辖区内青年广泛参与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参考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经验,采取服务过程中挖掘与发现、内部评选与推荐的形式,挖掘青年团体骨干人才,开展定期督导培训,做好人才的激励培养制度,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青年先锋力量。常态化开展“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月”活动、“小橘灯”助残接力志愿服务等310余人次。
自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共青团桥西区委狠抓落实成效,不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一是骨干队伍持续壮大。配齐配强社区团干部,选聘优秀青少年事务工作者担任专职社区团干部,挖掘楼宇企业、小区物业、青年社团等领域骨干,工作力量增加至1524人,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增加至9支,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的单位、政府购买项目增加至8个,社会组织增加至23个,服务青年增至2.4万余人。二是服务阵地不断扩大。持续加大“青年之家”建设力度,打造了集志愿服务、青年议事、阅读空间等为一体的“青年之家”活动阵地,通过定期举办读书会、理论宣讲会、主题团日活动,为青年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空间和文化阵地,累计开展活动33场,服务青年400余人次。三是社区基层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广泛凝聚起社区基层青年力量,形成“青”力量新体系,凝聚“社工+志愿者”合力,培育孵化“红色社区社会组织”,推进“五社联动”,构建起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引导青年力量发挥优势参与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新效能,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