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 这个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大跨越

发稿时间:2024-05-12 16: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您有一份来自汪公潭村的紧急工单待处理。”日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在“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上收到一则提示。原来,有村民反映其居住地突然停水,影响到周边300余户约1000名村民生活用水问题。

  接到诉求后,八一街道工作人员和村委会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接自来水公司核查停水原因,三方工作人员连夜排查管道爆裂漏水处并紧急实施路面开挖抢修,还将施工进度及时反馈至村民,安抚其焦急情绪。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村民的生活用水在平台接到工单的第二天15:20恢复。

说明: 图片1

  群众在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叶丹 摄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安源区八一街,像这样及时为民排忧解难的事例还有很多。通过完善体系建设、聚力民声所向、创新服务模式,八一街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的跨越式进步,赢得了企业群众的广泛点赞。

  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以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三级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在街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帮办代办专区,组建“小萍帮办”服务队,选优配强帮办代办员,推行“固定+联动”服务机制,即“专区全时帮办、窗口靠前帮办、远程智慧帮办、直通车上门帮办”,及时回应企业群众诉求,为办事群众提供个性化帮办代办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还开通帮办代办绿色通道服务,举办“赣服通”使用培训课,为其提供“一对一”和上门等特色服务。

  不仅如此,积极推广容缺受理、邮政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有效解决居民往返奔波、耗时费力等诸多不便。同时在7个(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窗口,承接业务咨询、事项证明、医保社保、民政残联、卫生健康、临时救助等服务事项。

  “辖区周家坡小区有村民乱倒建筑垃圾并与其产生纠纷”“包家冲社区杨家巷小区里仍存在不合理停车位、闲暇时间无处休闲等问题”……在八一街,“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小萍帮办”队伍和网格员可实现统一接收、分派、交办、督办、反馈群众诉求,增强事项办理质效,提升居民办事体验感。

  此外,为拓宽服务渠道,八一街便民服务中心依托全街7个村社区的200余名村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信得过的优势,联合多部门,创新推行“网格化+政务服务”模式,组建以社区网格员为主体的帮办代办团队,将帮办代办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居民动嘴、网格员跑腿;足不出户、政策送上门”。如建立社区干部坐班、网格长带班、网格员值守常态化机制,利用早中晚居民在家时间逐户走访统计每个楼道的居民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形成服务清单,同时开展“屋场贴心会”,让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零”距离交流,真正将服务居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叶丹 宋豪)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