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起底“套路鉴”骗局:以交易变现诱骗客户鉴定费

发稿时间:2024-10-23 20: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张亚云)“纹饰布局协调,雕刻工艺纯熟,从玉质选材、雕琢技艺来看,都是上好的玉如意,值个上百万没问题。”这是2022年7月初,公安机关在对一家藏品鉴定公司进行暗访时,业务员的答复。事实上,民警向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出具的并非价值不菲的藏品,仅仅是从网上购买的普通摆件。奇怪的是,在连续走访了三家藏品鉴定公司后,每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对该物件赞不绝口,同样许诺能卖个好价钱。后查明,这三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同一人盛某某,其长期混迹于古玩圈,在藏品鉴定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 

  盛某某伙同他人以注册成立公司为掩护,无视藏品真伪,恶意夸大藏品价格,向客户虚构后期买家或回购拍卖等交易服务,骗取客户鉴定费用。这种以“套路鉴”为手段的“经营模式”逐渐在古玩界形成一定规模。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席晓昕介绍,“套路鉴”系以业内公认、权威鉴定、正规交易等为诱饵,以交易变现诱骗客户缴纳鉴定费,待收取费用后,再由公司专家组出具藏品鉴定证书,以藏品为仿品或等级较低为由不予交易及退费。 

  具体来说,诈骗公司首先通过网络定向投放藏品交易鉴定广告,吸引客户留下电话,整理成联络单发给业务员,再由业务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客户,夸大公司实力,突出能够帮助客户高价卖出藏品。在获取客户初步信任后,以邀约交易藏品为由让客户发送藏品照片,业务员对藏品给予高度评价,故意抬高藏品市场价值,报价高达百万或谎称已有买家,使客户误以为可以获得高额回报。随后,业务员提出交易必须由公司专家组出具鉴定证书,引诱客户到公司进行鉴定从而骗取费用。 

  事实上,所谓的“专家组”系公司自行成立,部分外聘专家仅描述藏品成色、真伪等,并不对藏品进行评级,而公司出具的“鉴定证书”没有任何相关依据,所标注的级别实则由公司内部人员决定。犯罪分子的真实目的就是通过设置层层套路,让被害人因看中高预期收益而忽略低成本投入,从而骗取鉴定费。 

  盛某某通过成立藏品鉴定公司大肆敛财,在逐渐发展壮大后,又先后成立了多家类似的鉴定公司,并分别委派他人负责经营,上述公司不仅共用专家组,出具鉴定证书的流程也如出一辙,骗取全国各地200余名事主钱款共计200余万元。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6月21日对盛某某、王某等4人以涉嫌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5月17日一审判决盛某某、王某等4人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至十三年不等,并处相应罚金。盛某某、王某随后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8月6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其余人员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肖瑶表示,套路鉴、套路拍、套路展,诈骗套路千千万,不信不转是关键。正规的收藏品公司、拍卖公司在拍卖前并不会收取鉴定费、服务费、宣传费、保管费等,通常只有等拍卖成功了才会收取相应佣金。广大群众切莫轻信“一物暴富”的传说,摒弃不健康的收藏观念,避免落入诈骗分子预设的套路。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