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听战鼓,观战阵……300余名学生沉浸式体验“秦文化”

发稿时间:2024-12-24 10: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秦人,集合!”12月21日,西安市临潼区“新秦人(大学生)赏秦剧·看秦俑·学秦史”主题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来自西安市7所高校的30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秦文化演艺节目运营企业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启一场秦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踏入大秦剧场,低沉而雄浑的战鼓声响起,身着秦代战甲的士兵随着鼓点舞动;旗帜飘扬、尘土飞扬,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首部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在大秦剧场上演,将独属于秦人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出过程中,大学生们行走在剧场,时刻跟随着演员们的行进式表演。通过移步换景和剧情层层递进,学生们与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一起“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秦史秦事,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文物要走出陈列馆、走进人们的生活。《复活的军团》被观众称为“读懂兵马俑的说明书”,它以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研究成果和湖北云梦竹简记载史实为依托,通过沉浸式转场观演方式,讲述秦王嬴政的军事战略思想以及秦代小兵“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大义。沉浸式表演的方式不仅深度诠释了秦人的责任与担当,同时赋予了兵马俑新的生命和情感,让“文物活了起来”。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让他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从文化中获得智慧,增强爱国意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该剧运营方西安市临潼区六合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立达表示,《复活的军团》也将不断创新,向全球游客展示大秦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秦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文物承载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在距离《复活的军团》演出场地正东方向1.5公里处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栩栩如生的陶俑、气势磅礴的军阵,实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历程,彰显着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临潼区邀请“兵马俑赵老师”“兵马俑弥雪”“兵马俑悠悠”3位导游以专业的知识储备、独特的讲述方式,向大家深入浅出地阐释兵马俑背后的文化内涵。 

 

讲解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场理解秦文明的文化之旅。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让我明白了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应该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行动来体现。”西安工程大学河北籍学生曹志强,是一名“新陕西人”,通过观赏秦剧、观看兵马俑,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历史、秦文化,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兵马俑的故乡,临潼区拥有丰富的秦文化资源,境内的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秦东陵等众多遗迹成为临潼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耀眼名片。近年来,临潼区积极致力于讲好秦文化故事,充分利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考古新成果,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文明内涵,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彰显地域特色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原创主题展览,构建起沉浸式游览、情景演艺等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并推出众多高品质文创产品,赋予了文物与文化遗产新的活力与魅力,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据共青团西安市临潼区委副书记张佩介绍,“新秦人(大学生)赏秦剧·看秦俑·学秦史”主题公益活动共计开展4期,旨在通过搭建校地学习平台,组织优秀大学生代表在秦文化资源富集地,深度体验秦风、了解秦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大家了解临潼历史、关注临潼当下,为将来有机会参与临潼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当前,临潼区坚持‘文旅立区,文旅兴区’战略,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首位产业’,坚持‘一门心思抓文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钉’,着力构建具有临潼特色的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全面建设中华文化会客厅、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段明表示。(张颖)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