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西安高陵:推动“三块地”改革 助力乡村融合发展

发稿时间:2025-03-19 18: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走入拾光农场,小朋友们拿着胡萝卜,给动物喂食;果蔬采摘园内,草莓新鲜欲滴,油菜花田尽显生机……近日,位于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的拾光农场正式开园,园内繁花似锦,果蔬飘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片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农场,不仅是周边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更是钓北村“三块地”改革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 

草莓采摘园。西安市高陵区供图 

  据悉,钓北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泾渭分明”文化内涵,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契机,逐步打造出南有黄河全鱼宴餐饮及关中民宿、北有花卉蔬果农耕体验的“泾渭分明·拾光小镇”农文旅融合项目,勾勒出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绚丽画卷。 

  但曾经,这里的农用地零散闲置,产出效益低下;宅基地布局杂乱,大量房屋破旧不堪;村集体建设用地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为了盘活这些闲置资源,2023年起,钓北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全力推动部分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村干部挨家挨户与村民耐心沟通,促成村民进行部分宅基地的有偿退出,并对这部分宅基地进行重建或改造,让闲置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宅基地改革开新局 唤醒乡村“沉睡资产” 

  3月16日上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走进钓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鱼庄和热闹的原野火锅,旁边即将开业的烧烤城正紧锣密鼓地装修。“这儿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钓北村党支部书记张锋说,这里原本涉及7户人家,大概有1500平方米的宅基地,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宅基地上的房屋年久失修,成了乡村发展版图上的一块“伤疤”。 

  “这个鱼庄,还有即将开业的烧烤城,都是以土地流转资金加上商铺出租的收益的模式,每年分给村民。”张锋边走边介绍,随着宅基地陆续整合完成,钓北村陆续打造出了各类商业综合体,成为高陵区新晋的热门打卡地。 

  小朋友在拾光农场喂兔子。西安市高陵区供图 

  “这次宅基地改革,我是见证者与受益者。”村民杨南京笑着说。他家在村头原有600多平方米宅基地,位置虽好,但房屋年久失修。借着“三块地”改革,他通过有偿退出部分宅基地,一部分用于鱼庄经营,剩余部分由村上引进第三方投资建成了三层商住综合体,月收入三千多元,解决了就业问题。“宅基地改革不光让村子环境焕然一新,我每年还有稳定的收入,外加商铺出租收益,太值了!”杨南京说。 

  据了解,宅基地改革中,钓北村始终把握“尊重意愿、盘活资源”的原则,对地理位置优越、面积较大的宅基地重新合理划分,将多余的优质宅基地流转到集体,由村上统一运营管理,并给予农户合理补偿。这一举措优化了宅基地资源配置,让曾经破旧不堪的老旧房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荒地复耕蹚新路 农文旅融合“旺村富民” 

  离开烟火气十足的鱼庄,沿着宽阔平整的村道前行,一片占地300余亩的农文旅融合区内,农事体验、团队聚餐、果蔬采摘、花卉种植等丰富的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 

  随后,钓北村开始筹划盘活原流转到建材厂、砖厂等地的农用地。“这些厂子陆续关停,留下了300余亩零散荒地,涉及近200户村民,大家心里多少有些埋怨。”张锋说。为解决这一问题,钓北村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决心对这些土地全部复耕,并采用集体牵头、成员参股等模式,建立起租金保障机制,每年支付土地租金30多万元,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钓北村一组组长王立军是首批进行土地流转签约的村民代表。“过去土地流转给砖厂时,我们讨要租金像‘打饥荒’,现在有村集体兜底,租金能按时领到手,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王立军感慨地说。 

  收回的土地变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试验田”。钓北村开启的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与泾渭分明自然景观仅十分钟步程的拾光农场,巧妙融合萌宠互动等创新体验,周末游客量超千人次,成为周边农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露营基地。西安市高陵区供图 

  “再过阵子,农场旁边的300余亩油菜花将迎来花期,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张锋说,结合油菜花种植,他们计划配套建设榨油工坊,实现游客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何阳)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