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百草课堂连秦岭经纬,非遗针线绣时代云纹 探秘西安培华学院宝藏课堂

发稿时间:2025-04-17 09: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户外课堂。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中国青年网讯 秦岭的药材在显微镜下舒展脉络,扎染的云纹于经纬线中晕开霓裳。在西安培华学院,两个课堂以截然不同的韵律,共绘高等教育的创新图谱。  

  秦岭开课堂 掌纹辨百草 

  “我去过秦岭那么多次都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药材”“上课直接上手摸药材标本,比光看课本带劲多了”……近期,一堂聚焦“秦药”资源、融合地方特色的药学实验课正在西安培华学院开展。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上课现场。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怎么把基础课程上得更有趣、更有意义,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课程负责人牛睿副教授说道。 

  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人才,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紧密依托秦岭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将“秦药”特色贯穿教学全程。丹参、山茱萸、天麻、淫羊藿……在牛睿的课堂上都是“重要嘉宾”,从外形颜色到基源鉴别,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秦药”的魅力,用智慧与情怀编织中医药传承的现代叙事。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堂使用的标本。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课堂不应囿于方寸之地,知识必须扎根实践土壤。清晨的太白山,晨露未晞,学生们已手持《秦岭药用植物志》跟随当地药农辨别野生药材。“大家看,这是秦岭特色的太白贝母,其鳞茎呈‘怀中抱月’状,与川贝母的鉴别要点在于……”牛睿蹲下身,拨开枯叶露出一丛淡紫色的贝母植株,现场讲解药材的生态习性与外观鉴别,学生们分组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株高、叶形、花序等特征,对比《药用植物学》教材中的图谱直观理解“道地药材”与地理环境的依存关系。 

  学生上课笔记。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以前在实验室看标本,现在亲眼看到杜仲如何从一棵树变成药材,终于明白‘秦药’质量与种植技术的关联”,学生王渊源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感叹。 

  “我们目前正在建设实验室的标本馆,未来这里的药材都会来自秦岭,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观察到淫羊藿、杜仲等植物的生长形态。”牛睿老师介绍道。 

  扎染云纹跃上潮牌 非遗工坊走进课堂 

  在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班的课堂上,二十多双年轻的手正在与千年文明对话。蓝靛在棉布间晕染出深浅不一的云纹,艾草与茜草在绢帛上绽放着自然的色谱,一场关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奇妙碰撞在此悄然上演。 

  《服装手工工艺设计》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设计调整。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在绣架前,学生们屏息凝神地穿针引线,平针如游龙走线,打籽绣似珠玉落盘,盘金绣流转着时光的鎏金,当00后的指尖触碰到手工刺绣,牛菲副教授的《服装手工工艺设计》课堂上,古老的智慧在年轻的手掌中重新获得温度。 

  紫草的清苦混着明矾的涩,姜黄的辛辣裹着丝绸的柔滑,当第一块浸过栀子液的素纱从木盆中提起,金黄的色晕在布料上晕开,张俊楠轻呼“这就是《诗经》里提到的‘终朝采蓝’吧”。 

  《服装手工工艺设计》课堂上,学生进行扎染体验。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染缸前围满了好奇的身影,学生们轮流用木桨搅动靛蓝溶液,看沉淀的颜料在水波中翻涌成流动的星空,学生董淇良特意将染好的蓝布举到窗前,阳光穿透布料上的云纹扎痕,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原来古人的扎染是把天空和云彩都缝进了布里”。他感叹。 

  学生作品。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据介绍,西安培华开设的多个课程注重“做中学”,通过校企合作对接文创产业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语境中检验设计方案,在解决真实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手工工艺的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能力,实现对“教、学、做合一”的践行。(李雪婧)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