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各种大型农机设备开始在田间地头驰骋。4月17日,哈尔滨市双城区正式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大幕。地处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双城区抢农时,促早熟,开好春耕“第一犁”,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开始春耕作业。双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幸福街道久援村的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的1000亩玉米种植工作正有序推进。这里种植的是“MY73”(黄金粮)品种,采用玉米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备受瞩目。
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区。双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合作社经理杜伟介绍,备春耕秋起大垄技术很关键,玉米收获后就进行灭茬,秸秆处理好后深翻,深度超过30厘米,还施了有机肥,用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起110厘米大垄。播种前,工作人员提前晒种,运用气吸电控播种机垄上双行降速播种,精准控制密度和施肥量,同时铺设滴灌管带,确保一次出全苗。预计示范区玉米亩产将超1000公斤,比常规小垄种植增产200—30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208—412元。
在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春耕作业。双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幸福街道庆城村的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哈尔滨市东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在紧张忙碌着。这里的1000亩大豆采用110厘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模式,种植东农252品种。
合作社负责人刘彩华介绍,示范区采取米豆轮作,不仅能减少病虫草害,还能提高单产。去年秋季完成整地施肥,起好大垄。今年播种时,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大显身手,亩均播种密度达1.5万株,比常规小垄多0.3万株。播种前,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播种时还同步接种根瘤菌,增强固氮能力,减少氮肥使用。预计大豆亩产可达250公斤左右,比常规小垄种植增产50公斤,亩均增效210元。
合作社内各种大型农机设备。双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双城区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农业产业化,引进培育众多食品企业,带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今年春耕,这些成果与科技赋能的种植技术相互促进,将助力双城区农业迈向新高度。
双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英表示,今年全区将继续开展绿色玉米全国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实施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10万亩,开展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示范县建设,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区2个,确保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2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同时,持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确保春耕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双城力量。(刘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