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警惕NFC盗刷陷阱 北京相关案件25人获刑

发稿时间:2025-04-22 20: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张亚云)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获悉,近期北京全链条打击NFC盗刷信用卡案二审判决,25人涉及利用NFC实施信用卡诈骗被判刑11年不等。

  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在驾驶车辆时忽然收到银行交易提醒短信,显示自己的信用卡在海南的两家商户接连刷了近三万元。经查,位于海南省某地的黎某、许某等25人利用手机NFC功能盗刷信用卡,72小时内接连盗刷40余名被害人钱款100余万元。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席晓昕介绍,本案25名被告人共涉及绑卡、盗刷、取现转移三个犯罪环节。其中,黎某与刘某某系实施犯罪的“操盘人”,2人向许某等5人提供作案资金用于购买作案设备,许某等人购买了大量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并将网购的虚拟手机号逐一绑定至手机中开通虚拟钱包。

  黎某等人将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获取的卡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绑定在已经开通的手机钱包中,将手机寄回给许某等人静置三个月。期间,许某等人联系邢某某等8名POS机主成功盗刷后,邢某某等人配合将被盗刷钱款从POS机绑定的结算账户中转至陈某某等7人提供的银行账户,后由陈某某等“车手”取现或转出。

  检察机关依法对该犯罪团伙共计25人分别以信用卡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黎某等10人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判决被告人邢某某等15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黎某等11人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近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如何防范NFC支付中的盗刷风险?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肖瑶提示,虽然本案中犯罪分子借助NFC技术完成盗刷,但核心症结在于诈骗团伙以“ETC异常需登录恢复”等话术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非法获取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再通过NFC功能绕开物理卡片的限制实施盗刷。因此,防范需从“堵源头”和“筑防线”双管齐下:陌生链接不乱点,可疑短信直接删,屏幕共享要警惕,锁屏密码“保险栓”,如被盗刷速应对,挂失冻结加报警。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