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丰顺敏:从“无从下手”变成“行家里手”

发稿时间:2025-05-05 22: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手持工具,步伐稳健,表情严肃,目光如炬……穿梭在机台间的丰顺敏如同一位“武林高手”。听声、辨味、看状态,他总能精准捕捉到设备的各种异常,并以最快速度、最小影响将“对手”牢牢制服。 

  从“门外汉”成长为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卷烟厂卷包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一路走来,丰顺敏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耕耘、发光发热。 

  丰顺敏(右二)和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课题研讨。程新中 摄 

  从“新手小丰”到“行家里手” 

  1989年,18岁的丰顺敏进入旬阳卷烟厂担任卷烟机操作工时,是个彻头彻尾的“技术小白”。面对轰隆作响的设备,年轻的丰顺敏既觉新鲜,又觉好奇。 

  设备运行的原理是什么?出了故障怎么修?能不能变得更高效?丰顺敏时常会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盯着设备出神。带着问题,他不断探索,用了两年时间成长为业务熟练的设备操作工。 

  但丰顺敏的心里,一直有个理想,成为一名维护设备的“技术人”。怀揣这份希冀,丰顺敏成了车间里的大忙人,只要有维修作业,现场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面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维修工作,他处处留心学习,每当师傅维修机器,他就站在旁边,看维修步骤、操作流程,时不时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快速记下维修要点,不懂的地方就“缠”住老师傅们请教。 

  “这小伙子肯吃苦、悟性高,是个潜力股!”谈起丰顺敏来,老师傅们都赞不绝口。当时的老班长更是放心地将最考验技术的卷烟机维修工作交给他负责。 

  经过多年的积淀,“新手小丰”已然成长为维修卷烟机的行家里手。他能根据设备故障表象、报警信息等有限信息,迅速判断故障性质,确定成因,为设备抢修赢得宝贵时间,确保卷烟质量达标。 

  团队信任的“主心骨” 

  2021年,丰顺敏被推举为卷包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伴随着角色的转换,他压力倍增。于是暗下决心,“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还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 

  不久前,丰顺敏所在的旬阳卷烟厂对一款卷接机组烟支大流量输出张紧装置改造项目提出要求,即在保证张紧结构具有支撑、张紧作用的同时,还需具有定位和导向功能,从而确保烟支大流量输出传送带居中平稳运转。 

  凭着多年实战维修经验,丰顺敏自信地接过任务。 

  “为了满足导向功能,我们可以试着添加导向环。”“张紧结构用张紧轮轴、张紧轮和张紧轮座搭建,可以通过上下调节张紧轮座的高度,实现位置自由调整。”……在丰顺敏的鼓励下,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最终,团队结合设备技术改造的适应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原则,确定了改进方案,着手卷接机组烟支大流量输出张紧装置进行改进,有效解决了因导向条磨损而导致的烟支大流量输出传送带跑偏问题。 

  近年来,丰顺敏主导参与的多个项目得到应用并获得专利,修复各类零配件20余套,为工厂节省设备维修改造费用80万余元。丰顺敏从最初的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卷包车间维修团队的中流砥柱。 

  示范引领的“领头雁” 

  “一人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优秀才算真的优秀。”随着维修经验的不断丰富,善于学习总结的丰顺敏逐渐承担起车间培训带教工作。 

  为充分发挥工作室在工厂创新活动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带教青年员工的过程中,他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每当学员遇到难点,丰顺敏总要“过过手瘾”,将操作内容细化分解后,亲自分步演示。 

  “丰师傅,卷烟机组重量标偏SD值不稳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这该咋办呀?” 

  “其实就是打个孔的事情。但是,油孔应该开在哪里?直径该是多少?这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你看……”说着,丰顺敏卷起袖子,走到了机台上。 

  “在工作室中的每一天,我都有新收获。理论培训结合动手实践的方式,有效帮助我的技能得到全方位提升。”提起工作室带给自己的帮助,90后青年王华都高兴地说。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丰顺敏每年带教、授课180余学时,在他的指导带动下,学员技能鉴定通过率多年保持85%以上。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作风也感染和鼓励了每名学员。 

  “工厂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勇于尝试技术创新,才能和工厂一道向前奔跑。”丰顺敏说。(臧运卓)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