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刘思源:以“陕派”脱口秀“破壁” 让陕西文化在笑声中出圈

发稿时间:2025-05-14 14: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张亚云 见习记者 蔺洁丽)一年前,唐蒜铺子的第一场陕西方言脱口秀正式上演。聚光灯下,六位演员轮番登场,陕北腔、关中话、东府味、西府调交错上阵,一个个地道的方言笑点接连引爆现场,观众的笑声此起彼伏。

  这场充满“忒色”的陕派脱口秀,是刘思源和团队历时八年打磨的成果。令人欣喜的是,自推出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它已成为唐蒜铺子每周的固定演出项目,多平台门票开售即售罄。

  图为刘思源和团队精心设计的“检票口”场景。受访者供图

  作为唐蒜铺子的运营总监,刘思源自2015年起便带领团队通过多元化的线上线下渠道,将陕西的城市文化深度融入品牌发展之中,使“本土联结”成为唐蒜铺子最鲜明的品牌标签。

  聚光灯外,她与观众共享欢笑

  在唐蒜铺子的自有小剧场里,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化妆间,这里是她最常待的地方。透过墙上挂着的电视屏,她能看到所有观众的真实反应。尤其是对于像“陕派”脱口秀这样的新尝试,她会从演出前一直盯到演出结束,直至所有观众离场。

  开场半小时前,刘思源在入口处等待观众入场。刘思源供图

  唐蒜铺子的前身是西安脱口秀俱乐部。自2013年俱乐部成立以来,刘思源便跟着主理人啸雷一路走到现在。作为观众和脱口秀演员之间的桥梁,她能够迅速捕捉到观众对每句话的反应。

  聚光灯外,她与观众共享欢笑。多年来,刘思源始终坚持一个最朴素的标准:“观众笑了,我就赢了。他们脸上的笑容,是我最大的认可。”

  用好网络云端 趣味解读陕西文化

  刘思源正在和团队成员讨论新的运营方案。刘思源供图

  怎样在展现脱口秀魅力的同时,巧妙融入陕西文化?又该如何打破传统宣传方式,打造独具辨识度的脱口秀IP?一开始做短视频账号,刘思源也摸不着头脑。

  2021年8月25日,刘思源在抖音账号“唐蒜铺子”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你去过大唐芙蓉园么”是第一期街采的主题。视频中,四位脱口秀演员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讲述与大唐芙蓉园的故事。

  虽然初期视频的播放量并不亮眼,但观众的反馈却出奇地热烈。之后,关于西安古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陕西地标建筑的视频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我们用脱口秀的方式讲述陕西历史人文后网友们一起玩梗、互动的情形,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好陕西元素的决心。”她说。

  随着对陕西文化的深入挖掘,刘思源在选题策划上也愈发得心应手。“你觉得回民街怎么样”“‘咥’是啥意思”“陕西人起名有啥特点”……通过一条条短视频,越来越多的网友知道了唐蒜铺子。

  瞄准游客群体 做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在刘思源的带领下,唐蒜铺子的线上阵地逐渐扩大。现在,“唐蒜铺子”品牌旗下账号全网粉丝26.5万,单个内容最高播放量达660万次,总计播放量达1.5亿。

  “早在一月份,三月和四月的方言专场门票就已被抢购一空。”唐蒜铺子的小剧场一共可以容纳观众两百人,每周固定演出一场的陕西方言脱口秀总会迎来不少外地游客。“到了节假日,游客占比会更多,最多能达到三分之一。”

  为了更加了解观众的情况,刘思源每季度都会精心设计一份观演调研问卷,“你是游客么?”是调查问卷中出现最多的问题。通过对海量问卷的数据挖掘,刘思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观众的地域分布图谱以及不同人群对陕西文化的偏好。

唐蒜铺子小剧场。刘思源供图

  十年前,24岁的刘思源立下心愿:让唐蒜铺子的脱口秀成为游客来陕旅游时不可或缺的“文化打卡地”。十年来她坚守喜剧本色,一步步走向最初的梦想。今年,刘思源荣获第三届“陕西青年好网民”,当舞台灯光亮起,刘思源正以短视频与脱口秀为桥梁,推动陕西文化与大众之间“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白珂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