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在邢台市宁晋县尧台小学的操场上,张梓桐手持太极剑目光如炬,剑尖划出的银色弧线在阳光下闪烁。这个曾经坐不住十分钟的男孩,如今能气定神闲完成整套三十二式太极剑法。在该校,通过“以剑修心”实现蜕变的少年远不止他一人。
每逢周五社团活动时间,百余名学生身着素白练功服,在太极剑社团指导教师曹会娜的示范下,将传统剑法的刚柔之道演绎得行云流水。从起势的沉稳蓄力到云剑的圆转如意,从点剑的雷霆之势到收势的从容淡定,少年们在一招一式中体悟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太极讲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孩子们在剑招起落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领悟了专注的要义。”曹会娜轻抚剑穗说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剑在该校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尧台小学史茗宇同学擦拭着剑柄感慨:“以前写作业像被火烤似的坐不住,现在每次收剑入鞘,连课本上的字都变得亲切了。”这种改变源自学校将武术训练与心理建设有机融合的创新探索——通过剑术节奏调节情绪,借助招式规范培养定力,利用传统文化符号构建精神锚点。
据悉,宁晋县贾家口学区近年来坚持“五育并举”理念,让传统文化基因激活素质教育新生态。据负责人介绍,继太极剑社团后,形意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也将纳入课后服务体系,通过构建“文武兼修”的特色课程群,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校园中绽放育人华彩。(李鹏举 寇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