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一滴雨水的“逆袭”:看高安如何让“非常规水”变废为宝

发稿时间:2025-06-28 23: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细密的雨丝斜斜划过天际,江西宜春高安市行政中心南草坪笼罩在朦胧雨幕中。116个新型雾喷喷头均匀滋润着草木——这如丝如雾的灌溉用水并非来自市政管道,而是大楼“自产”的雨水。一滴水的循环之旅,折射出这座公共建筑高效节水的创新实践。 

高安市行政中心南草坪笼罩在朦胧雨幕中。徐甜 摄 

  为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安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将目光投向“非常规水源”:向天空借水——楼顶雨水经管道自流收集,地面雨水借植被土壤下渗汇聚;向空气要水——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产生的冷凝水,通过精密管道网络收集;向尾水淘金——纳滤净水技术产水率高,尾水回收工程收集便捷;向灰水挖潜——开水间安装专用系统,集中回收日常的轻度污染水…… 

  “大楼在规划与设计上,统筹考虑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布局。下雨天楼顶雨水通过雨水管流入雨水池,地面雨水通过周围透水性植被土壤下渗到池子里,收集到雨水经沉淀过滤后,总水泵输送至专用管道,年收水量大概在800吨左右。”高安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节能股股长周丹说道。 

  “现在天气开始热起来了,大楼的一些空调运行会产生冷凝水,然后我们利用技术手段将这些冷凝水收集到这个收集箱中。按照空调运行的情况来说,基本上一天就能收集满一箱,然后我们用这些水进行大楼的保洁和绿化浇灌。”物业工程部主管米方说。 

能耗监控平台画面。徐甜 摄 

  “开源”更要“节流”。大楼内部,红外感应小便器、虹吸水箱等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较传统器具节水35%;16块智能水表如同“节水神经末梢”,实时监测各区域用水,通过能耗平台精准识别并快速处置异常。 

  工作人员陈女士说:“和家里的水龙头比起来,这栋大楼的红外感应水龙头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出水量比较适中,既智能又节水。它不仅可以防止我们平时用水的浪费,也可以杜绝滴水、漏水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我们的节水意识。” 

  涓滴汇聚,效益彰显。2024年数据显示,该中心非常规水已支撑绿化灌溉、道路及车库清洗用水的34.8%,承担冲厕用水的37.2%。全年用水同比分别下降8.2%、7.8%,较2021年分别下降17.5%、15.8%,远低于全市公共机构平均水平。节水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年降低水费支出9.56万元,节省设备维护与人工成本逾12万元。 

  高安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党组成员陈英表示:“我们把每一滴‘非常规水’都当作资源看待。像以前雨水、空调水、尾水、灰水都直接排走,现在通过系统的设计变‘废’为宝,年节水量3000余吨。这不仅仅是拧紧了资源流失的‘水龙头’,更是我们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实践。”(徐甜)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