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战友,我来了,来看望你来了。” 2025年清明,江西省抚州市烈士陵园嵇贵南烈士墓前,67岁的钟常军如约而至。清扫、献花、肃立敬礼......这个庄重的仪式,他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41年。这份坚守,让他在近日荣登2025年上半年“江西好人”榜,更让“诚实守信”这四个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钟常军,临川区的一位退休干部,身上闪耀着多重荣誉: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然而,从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平凡的退休生活,一段在奔赴战场列车上许下的生死诺言,却让这位昔日一等功臣,始终铭记在心、步履不停。
1979年1月,年仅21岁的钟常军与抚州老乡嵇贵南同乘列车奔赴广西边境,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两人热血沸腾,在车窗前许下铮铮誓言:“我们都要为国尽忠!若有一人活着回来,每逢清明便到对方墓地祭奠。”这份“火车诺言”,成为日后钟常军生命中沉甸甸的责任与坚守。
战火淬炼英雄。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钟常军将诺言化作奋勇杀敌的无穷力量。他咬破手指写下“誓死保卫祖国”的血书请战,火线入党。在惨烈的高地攻坚战中,连长负伤,他强忍伤痛挺身而出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战士浴血拼杀,一人毙敌8名、俘敌1名,摧毁敌军指挥所和避弹所各1个,立下赫赫战功,荣膺个人一等功,其战例被载入军事科学院《战例选编》。
钟常军为嵇贵南烈士扫墓。郭昊 摄
1984年,钟常军回到抚州,多方打听却得知战友嵇贵南早在1979年2月就已英勇牺牲,荣立个人二等功,长眠于抚州市烈士陵园。巨大的悲痛袭来,钟常军没有忘记列车上那个沉重的约定。他带着鲜花,第一次来到嵇贵南墓前。从此,无论身处何地、工作多忙,每年的清明节,抚州市烈士陵园里总会出现他祭奠战友的身影。这一守,便是41年。
“只要还能动,我就会坚守诺言,每年一定会来看望老战友。”面对2025年上半年“江西好人”诚实守信类好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钟常军的承诺更加朴素而坚定。这份坚守也从对嵇贵南的缅怀,延伸至对更多牺牲英烈的敬意。他曾多次远赴广西、赣州等地,祭扫连队在战斗中牺牲的27位战友陵墓。
硝烟散尽,本色不改。1988年转业地方后,钟常军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将部队作风融入工作,在“第二战场”再立新功,获省级表彰35次。退休后,他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播火者”,带领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发光发热,累计志愿服务7600余小时。430余场爱国主义教育报告、37万人次听众,他用亲身经历激励一代代青年。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党员没有退休期,只要心跳不停,就要让红旗永远鲜亮。”
钟常军宣讲硝烟岁月。郭昊 摄
从战场上的一等功臣,到践行诺言的坚守者,再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钟常军用大半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等功”超越战场的深刻内涵:那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为国尽忠,是融入骨髓的对党忠诚,是刻进生命的重信践诺,更是贯穿始终的为民服务。(郭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