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在生物医药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一支来自河北的、平均年龄仅为33岁的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正奋勇争先,用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关的成果,写就“青年何为”的时代答卷。
这支荣获2025年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的华北制药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用扎实的科研创新和辛勤汗水,成功推动3个国家一类新药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审批的关键阶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突破菌种产能限制,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石
新药研发,始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来自华北制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的青年团队在研制国家一类新药JT2008时,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基础原料——菌种的产能限制。
低密度的传统发酵工艺难以满足研发与工业化需求。团队负责人吕娜深刻认识到菌种作为“生物药基石”的重要性,带领成员转向难度更高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攻关。“虽然最初尝试显著提升了菌体湿重,但目标蛋白的表达效率并未同步提升,”吕娜介绍道。
面对困难,团队并未退缩,而是系统性地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进行了深入优化。一个关键发现随之浮现:葡萄糖作为碳源会抑制特定蛋白表达,而更换为甘油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严谨的小试验证,目标蛋白表达量实现了显著跃升。最终,该项高密度发酵工艺不仅将菌种产出效率提升了数倍,更具备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简化工艺的显著优势,为新药的加速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攻坚,逐一攻克免疫佐剂技术壁垒
在关乎疫苗效力的免疫佐剂研究领域,团队成员们同样展现了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免疫佐剂是激发有效免疫应答的关键成分,其物理特性的深入研究长期面临手段不足的困境。面对这项技术瓶颈,团队深入钻研文献,经过大量实验探索和协作配合,最终建立了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衍射来精准分析佐剂物理特性的创新方法。
技术的突破并非坦途。“实验中一个细微环节的数据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批次重来,”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张永红回忆道。面对需要多人协作、步骤繁复的实验任务和如山的数据,成员们常常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六小时以上,依靠周密的计划和默契的配合,逐一攻克重重技术壁垒。不懈的努力使得一款重要新型疫苗的吸附完全性和药效学研究难题得以解决,项目顺利获得了迈向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批准。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华北制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岩异强调道。
创新精密检测方法,保障药品质量控制
新药的安全有效离不开精密的质量控制作为保障。团队中的青年骨干肩负起药品质量研究的重任。生物药复杂的结构和生产工艺为其质量检测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电荷异质性分析尤为关键。
团队技术人员发现,传统分析方法存在耗时、耗材、分辨率有限等明显不足。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勇于创新,带领小组潜心钻研,通过反复试验优化了毛细管电泳的条件参数。其创新性的检测方法将分离时间大幅缩短,样本需求量降至极低水平,分辨率则大幅提升至0.01pH,并且实现了自动化快速检测。这一系列突破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分析精度,有效缩短了新药的研发周期,具有重要的行业应用价值。
从关键菌种培育技术的攻克,到疫苗佐剂评价体系的完善,再到精密检测方法的创新性突破,这支年轻的华北制药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活跃在国家生物药研发的前沿阵地。他们在实践中证明,不畏艰险、勇于突破常规是青年科研人员的应有本色。在看似冰冷的仪器与复杂的数据之间,他们用智慧与毅力挥洒青春,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推动自主创新、保障人民健康提交着一份份优异的青春答卷。(田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