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近日,一场温馨而特别的“报喜会”在赣州某骨科医院举行。19岁的楚杭(化名)带着高考592分(物理类)的优异成绩,与另一名受助高中生一起,将鲜花和锦旗送到了捐助人张兆芳手中。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却蕴含着一段长达五年的爱心接力故事。
报喜会上,楚杭与张兆芳正在交谈。袁晓琴 摄
五年前,就读于江西省赣州市金岭学校的楚杭因家庭变故陷入困境。“当时楚杭爸爸因病瘫痪在床,家里除了楚杭,还有小两岁的妹妹,全靠楚杭妈妈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时任班主任李冬华回忆。2021年,民营医院院长张兆芳通过学校寻找资助对象时,品学兼优的楚杭成为帮扶人选。
“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是张伯伯伸手托住了我的求学梦,他帮我搬走了这块‘巨石’。” 楚杭在报喜会上动情地说。他亲笔写下感谢信:“我最想对您说的不是简单的‘感谢’,因为这两个字的分量实在太轻,根本无法承载您这些年对我的意义。”
张兆芳专注地听着感谢信,眼眶微微湿润。这位捐助人的成长经历与受助学子有着惊人的相似:“看到这些孩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我上学时是全校最困难的学生之一,夏天一套衣服,冬天一套衣服,衣服裤子上打满了补丁。我深知他们承受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张兆芳创业成功后坚持助学。从2005年通过义工组织捐助,到亲自走访筛选帮扶对象,再到建立学校定向帮扶机制,他已帮助100余名贫困学生,其中10余名受助者完成学业,更有两人分别考入复旦大学和南昌大学。
“你们不需要记住我,只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最好的回报。”张兆芳叮嘱楚杭,并希望他将爱心传递下去。楚杭已报考中国药科大学,谈及未来,他眼神坚定:“希望能像张伯伯一样,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另一位正在上高二的受助学子在现场也表示,一定会继续好好学习,学有所成之时将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这场特殊的报喜会,不仅是一个爱心故事的完美注脚,更是一个新的人生篇章的开始。 “看到这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张兆芳说。而楚杭们的成长与蜕变,正是对这份无私爱心最好的诠释与回报。(袁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