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针对农村教师富余、城区教师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撤并村小、合并中小学校、推行“县管校聘”改革三措并举,大力推动城乡教师资源合理流通与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配置城乡教师师资,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新活力。
刚性撤并村小 释放富余师资
面对城镇化加速导致农村村小学生锐减、资源闲置的困境,临川区果断推进村小撤并工作。以河埠乡油顿小学为例,学生数量从2000年的近300人降至2024年不足10人,却仍需8名教师。全区类似学生数量在10人以下村小曾超200所,占用千余名教师资源。
“小规模的村小,已经成为浪费教师资源的最大的‘绊脚石。”临川区教体局局长乐勤光表示,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区里坚持“刚性撤并、柔性安置”原则,已率先撤并169所10人以下村小,随后延伸至30人以下学校,稳妥安置师生,成功释放大量闲置师资。
合并中小学校 提升办学效能
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校学生数量的大幅度锐减,部分乡镇中学在校学生数远少于在校教师,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过剩同时浪费教学资源。针对这种情况,临川区率先在农村中小学校学生数量比较少的8个乡镇探索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
说起合并带来的诸多益处,温泉学校校长龚伏清坦言,中学与小学合并后,资源配置更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积极性增强,有力推动了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此举有效破解了因生源不足导致的师资过剩与教学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
深化县管校聘 促进人才流通
针对城乡师资结构失衡核心问题,临川区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该机制采取个人申请、本校聘用、外校选岗三个环节,促进城乡、乡与乡之间教师合理流通,进一步优化配置师资力量。2024年,52名教师通过此方式重新上岗,其中进入城区任教的有42名,到周边农村任教的有10名。
罗针中学学生陈子乔在流动教师江忠高指导下,化学成绩从40分提升至66.5分,助力其考入临川教育集团。此外,区里打破学段壁垒,121名持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小学教师转岗至初中任教;与高校合作对203名对部分科目富余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转岗至体育、美术、物理等紧缺学科。为持续优化师资结构,临川区2024年还通过全省招聘、安置公费师范生及特岗教师等渠道补充教师247名,并选调445名农村富余教师至城区任教。
临川区通过系统化改革,促进了教师学科与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显著优化,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章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