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日前,在青山叠翠的上犹大地,一场温暖而深刻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正蓬勃开展。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直面山区县域社会治理难题,以社会心理服务为切入点,书写平安上犹建设“心治”新答卷。
织密“心网”,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人的治理,而心理服务恰似开启人心的“金钥匙”。上犹县秉持“心网合一”理念,科学划分25个心理服务网格,构建起“县—乡—村—网格”四级服务网络,建立“网格发现—中心调度—咨询师干预”的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了心理服务需求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置。在幸福社区,网格员小孟及时发现独居李奶奶情绪异常,迅速上报至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由专业咨询师介入疏导并联动社区组织“夕阳红”互助活动,助其走出孤独困境,有效破解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培育人才,夯实专业服务根基
人才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上犹县实施“心理人才倍增计划”,与江西省内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建成省内首个县域社会心理服务实训基地。2023年以来,通过专题培训助力300余名专业人才成长,实现乡镇政法委员、社区工作者心理健康指导师资质全覆盖。在此基础上,上犹县组建“网格心理服务团”和“危机干预突击队”,构建“专家+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活跃于法院家事调解、信访积案化解等一线,将心理服务转化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强大动力。
创新模式,全周期守护心灵健康
创新服务模式是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的关键。上犹县构建“预防—疏导—干预”全周期服务体系。一方面,广泛开展心理健康“五进”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群众知晓率。另一方面,针对重点人群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阳光成长”等特色项目,并将心理干预深度融入家事审判、社区矫正等关键环节。在社溪镇,一名曾对未来绝望的社区矫正人员,通过“阳光成长”活动小组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不仅重拾生活信心,更掌握了谋生手艺,顺利实现就业和回归社会。这些创新实践有效预防化解了社会矛盾,相关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家校社协同,注入治理新活力
今年6月,上犹县委政法委进一步聚焦家庭单元,联合多部门开展“家庭教育与婚姻指导师”培训,为百余名基层工作者、教师、家长赋能。在城市社区,经过培训的婚姻指导师运用专业知识,从情感需求和沟通模式入手,成功调解了一对濒临离婚的夫妻,助力其家庭关系修复。
上犹县以社会心理服务为抓手,织密“心网”、培育人才、创新模式、协同联动,正扎实绘就一幅基层治理“心治”新图景,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犹提供了有力支撑。(黄平友 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