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从制造车间的精密加工到生活垃圾的“变废为电”,8月7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在渭南市大荔县见证循环工业的发展成就。
走进园区内的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碰撞的叮当声铿锵有力,一片繁忙景象。这家源自西安的企业,于2017年在大荔经开区建立了专业非标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当地注入了强劲的工业活力。
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张丁婕 摄
公司总经理杨延锋介绍,公司目前拥有各类大型加工、检测、试验设备200余台,具备年生产25000吨的加工能力。核心产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功打造了以桥梁施工墩身模板、水利大坝模板、机场道面模板、隧道施工智能台车及隧道施工成型设备为核心的品牌产品线。不仅服务于国内基建市场,更已远销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的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重大工程中展现着“大荔制造”的力量。
陕西惠延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张丁婕 摄
不远处,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大荔)有限公司的厂房内,钢铁巨爪正将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开启“变废为宝”的旅程。该项目每天可处理400吨生活垃圾,转化为18万度清洁电能,供5000户家庭使用。截至2025年8月,累计处理垃圾50.19万吨,产生绿色电力1.67亿千瓦时,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厂区外,18米高的烟塔静静矗立却无烟尘与异味,真正将“污染源”变成了“能量源”。
将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张丁婕 摄
厂区外,一座18米高的烟塔静静矗立,却无烟尘与异味。王福旺自豪地说:“我们的烟气排放稳定优于国家标准,污水实现‘零排放’,真正将‘污染源’变成了‘能量源’。”
公司副总经理王福旺讲解中。主办方供图
从科技赋能的冬枣产业到绿色转型的循环工业,大荔县正以“双轮驱动”模式,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生态与经济共赢,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张丁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