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8月6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渭南市合阳县,在黄河西岸的滩涂上,一个个波光粼粼的养殖塘里,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等原本只在沿海现身的“水中珍品”正茁壮成长,这片昔日沉寂的黄河滩,如今已是生机勃勃的“聚宝盆”。
漫步在洽川镇的生态养殖核心区,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池里鱼虾欢跃,万亩荷塘中荷花映日,水下鱼虾共生——这是合阳“上莲下渔”立体种养的生动场景。“鱼虾在水面共同生长,能自然起到控藻、抑藻的作用,还能帮助净化水质,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既保护了水环境,又提升了养殖效益。”合阳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渔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介绍。在美人鱼合作社的380亩基地里,“荷花观赏+鱼虾养殖”的复合模式让亩均年增收3600元;长德农业的万亩基地中,“鱼虾混养+生物调控”的生态智慧更成全省典范,通过4万尾虾配1100尾鱼的科学配比,构建起自然生态链,实现了养殖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前,全县2.7万亩养殖水面年产水产品3.12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5.98亿元,成为陕西渔业的“排头兵”。
合阳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渔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讲解中。张丁婕 摄
“南美白对虾的最佳生存环境是pH值7.5到8.5的弱碱性水体,而咱们合阳黄河滩的黄河水,pH值正好稳定在这个区间内,天然就具备适合它们生长的水质条件。”李涛进一步解释,“为了让这些虾类更好地适应本地环境,我们专门筛选了适应性强的品种,还通过科学的淡水驯化手段,一步步让南美白对虾完全适应黄河滩的水质,确保它们能在这里健康生长、顺利成活。”
养殖基地。张丁婕摄
优质渔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与政策护航。合阳县精心划定“养殖、加工、休闲、研发”四大功能板块,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黄河生态渔业研究院,引进澳洲龙虾、脆皖鱼等12种名优品种,让“洽川乌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香飘四方。专项财政资金精准支持设施改造与尾水治理,150亩专项建设用地保障加工园区建设,地热水集中供应站让冬季养殖能耗降低35%,数字化统计系统实现生产数据“一键直报”,为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养得好”到“卖得好”,合阳在产业链升级上持续发力。智慧渔业基地里,无人机遥感监测养殖面积,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把控水质,饲料利用率提升20%;水产品加工园区内,南美白对虾深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兰州、西安的直销店让黄河鲜直达餐桌。渔业和旅游业融合更添新彩,沿黄公路休闲渔业带串联起垂钓、观光、民宿等业态,百良镇“稻田蟹+民宿”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渔乡风情,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全链条增值。
“更重要的是,养殖基地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劳动力,这让当地村民不用外出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实在在实现了增收致富。”李涛笑着说。在合阳,美人鱼合作社的商品虾供不应求,亩均收入提高30%;长德农业的生态养殖基地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年培训渔民200人次,全县3000名渔业从业者在产业链上稳稳增收。与此同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守护养殖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让渔民安心养殖、消费者放心消费。 (张丁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