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匠心守“囍”:一位纳西女子在喜鹤院落的二十年传承路

发稿时间:2025-08-15 11: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姜文山)丽江古城新义街积善巷63号,“喜鹤·纳西人家”的木质门楣下,纳西古乐悠扬回荡。暑期游客如织,院落内身着纳西盛装的姑娘正细心为游客系上五彩腰带,东巴纸灯摇曳光影下,几位年轻人正尝试拓印东巴文“福”字。这方院落,凝聚着和育苗二十年来守护纳西婚俗的执着与深情。

  喜鹤·纳西人家主理人和育苗向记者展示东巴象形文字古籍。姜文山 摄

  97年,和育苗在云南丽江从事旅游服务相关行业。日复一日面对游客“纳西族婚礼什么样?”“服饰为何这般绚丽?”的追问,她猛然惊觉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那时我连纳西服装都很少穿,几乎忘了自己是谁。”她翻遍严福全、博大力等学者的著作,文化血脉在书页间苏醒。更触动她的,是那些已逝老东巴口述的婚俗传统——一套曾让族人引以为豪的仪式,竟在短短二十年间濒临消逝。眼见族人结婚只穿“白婚纱”,无人再行东巴古礼,她心如刀绞:“纳西婚礼如此神圣,为何没人做了?”

  喜鹤·纳西人家工作人员展示民族刺绣技艺。姜文山 摄

  转机在2006年悄然降临。从事导游的和育苗接待了一对来丽江的新加坡蜜月夫妇。游玩几日后,苦于无处可去时,她脱口而出:“要不要在古城办场纳西婚礼?”对方惊喜应允,却让她彻夜难眠。她紧急联络东巴、古乐艺人、马队,恳请亲友借出院落、缝制喜服、备齐蜜饯甜点。次日,新人骑马穿过青石巷道的画面轰动丽江古城,游客簇拥跟随,四方街到老院落的路上挤满了见证者。那对夫妇“从早笑到晚”的幸福模样,在和育苗心中埋下一粒种子:“我终于找到该为之奋斗的事业!”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最初五年,本地人几乎无人问津:“花钱请婚庆?不如拍套婚纱照!”“穿传统服饰太土!”更核心的难题在于仪式的繁复冗长——传统需诵念五卷经书,新人跪拜半天,常人难以承受。和育苗遍访老东巴,深入山村田野,最终她将抽象经文转化为可感仪式:东巴以“五行线”缠绕新人拇指,象征灵魂相系不离;新人跪拜时间浓缩至20分钟。这一突破性创新,使承载“灵魂相守”“女性持家”等纳西家庭观的仪式重获生机。

来自广东的游客沉浸式体验纳西文化。姜文山 摄

  “喜鹤·纳西人家”于2016年正式开馆,至今已举办上千场传统婚礼。院内展陈着婚俗服饰、手作器物与饮食记忆,游客可随时体验片段化文化:试穿披星戴月服饰、制作油糖相融的喜饼、品尝非遗喜茶、研习东巴造纸。今年暑期,每日有30至50人次在此沉浸体验“做一日纳西人”。昆明夫妇杨清然、何平平补办婚礼时,那“心灵与精神的交融感”令他们热泪盈眶:“更懂珍惜彼此,更懂生活之幸。”

  如今,和育苗的目光投向更远方。短视频、直播正将东巴婚礼推向千万网友视野,研学项目让年轻一代触摸文化根脉。谈及未来,她凝视着院落中飘扬的东巴幡旗,目光灼灼:“纳西婚礼讲求‘灵魂相守’,这份承诺不只属于新人,也是我对祖先与文化的誓言——只要有人愿听,喜鹤的门永远为传承敞开。”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