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丽江木府:一座土司府里的中华民族交融密码

发稿时间:2025-08-15 11: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姜文山)丽江古城西南隅,一片飞檐斗拱的建筑群在玉龙雪山的映衬下巍然矗立。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忠义”牌匾的金漆上——这是明朝皇帝对木氏土司的嘉许。游客拾级而上,纳西族讲解员杨凌轻抚木增土司接见徐霞客的议事厅门槛:“1639年,这位大旅行家在此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土司奉上的不是珍宝,是纳西手抄本《中原文集》。”

木府议事厅。姜文山 摄

  这座历经22代470年的土司府,藏着中华民族交融的基因密码。元代以来,木氏土司书房里永远摊开汉文典籍,明万历年间,木增刊印108卷《甘珠尔》大藏经赠予西藏,朱砂印泥里沉淀着纳藏友谊;白沙壁画上释迦牟尼与道教神君共处一壁,色彩交融处流淌着多民族画师的智慧。最令人动容的是1996年地震后的重生:汉族木匠复刻雕花窗棂,白族石匠錾刻“凤穿牡丹”,藏族画师修补壁画金线,三年艰辛让这座“民族史博物馆”在废墟中涅槃。

  木氏土司木增耗巨资刊印,赠予西藏的《大藏经·甘珠尔》。姜文山 摄

  玉音楼二层,复原临摹的丽江壁画在灯光下流淌着跨越600年的色彩。这些融合汉、藏、纳西艺术的瑰宝,是各民族画师“笔尖上的交融”见证。2022年,历经25年修复的壁画首次向公众开放,游客在此读懂“多元一体”的具象表达。

  这样的文化深度体验,源于木府人的坚守——当电子讲解盛行时,他们仍培养着近60人的专业讲解团队。讲解员们用温度化解历史的厚重:提起木增土司刊印《甘珠尔》赠予西藏时,会指向经卷柜前的酥油灯;讲述徐霞客与木增“共饮一江水”的情谊,便展开地图勾连江阴与丽江的千里纽带;当《木府风云》的剧照映入眼帘,2011年百万游客踏访木府的盛景仿佛重现眼前。

  2019年,百万字《木府通论》出版,编纂者黄乃镇在序言中写道:“木府不是纳西族的独奏,是各民族的交响。”如今夜游项目《遇见·木府》正筹备启幕,光影将重现徐霞客夜宴场景;文创店里的东巴文“和”字书签,背面刻着《白狼王歌》汉译“心归慈母”——那是东汉纳西先民留下的国家认同。开馆24年来,千万游客在此读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3亿元门票收入全数反哺文化传承。暮色中,最后一波游客聚集在《甘珠尔》经柜前,酥油灯映着经卷金边,也映亮墙壁上那行朱砂字:“共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