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光大阳光”小区业主捧着迟到14年的“红本本”激动不已,芦溪县“中鼎璟园”152户居民历经波折喜获产权证……一本本鲜红的不动产权证,承载着市民沉甸甸的期盼。萍乡市把化解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列入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干的事”。今年以来,萍乡市已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项目32个、涉及房屋17321套。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办证难”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安全稳定。过去,萍乡部分房地产开发项目因开发商手续不全、违规建设或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房屋建成后法定要件缺失,房产证成了居民“看得见摸不着”的念想。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进一步影响了群众的落户、入学、融资等需求,成了部分居民多年的一块“心病”。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该市通过定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重点项目重点督办等措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为全面掌握和了解群众“登记难”问题线索和诉求,该市资规局通过设置热线电话、邮箱,以及与住建等多部门联合摸排等多种方式,公开征集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线索97条。同时,各责任主体单位通过深入摸排,汇总建立131个项目的“登记难”问题台账。
资规、住建、税务等多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对各项目开展集中审议,现场办公,帮助分析研判“登记难”堵点、难点,参与制定“一楼一策”化解措施,经多部门联合“会诊”后,提交司法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备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化解时限,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攻坚,合力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针对项目审批流程繁琐的问题,资规局、住建局、人防办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通过“并联审批”机制,多个历史遗留项目实现快速办证,将原本需要数个月的串联审批流程压缩至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实现首次登记“当日办结”。
部分房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困难,规划验收、竣工验收等各项手续无法落实,一度被列为“无解”难题。该市创新实施“证缴分离”政策,在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先行办理产权登记,相关费用通过司法途径继续追缴。同时,探索推行“容缺办理”机制,对符合基本登记条件但材料暂缺的房屋,明确容缺范围、补办时限和责任主体,先行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加快了问题化解进度,有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不动产登记事关企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持续全面排查问题楼盘,纳入化解工作台账,做到“应纳尽纳”;持续深化‘一楼一策’工作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应化尽化”,全力以赴化解不动产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萍乡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