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新能源与油气能源协同发展。宋妍 摄
中国青年网讯“这个月就要吊装第二台风机了。”8月18日上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五厂新能源专班技术员李华通指着身旁码放整齐的92米长风机叶片介绍道。不远处,长庆油田首台5兆瓦风机——沙19-19正稳定运转,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00万千瓦时。在这片年平均日照超2800小时、常年劲风呼啸的土地上,曾经令人困扰的烈日与狂风,已蜕变为宝贵的绿色能源,孕育着传统油田转型的新希望。
作为姬塬油田开发建设的主力军,采油五厂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黄土塬。面对“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转型的时代命题,该厂锚定“减碳、用碳、替碳、埋碳”四大路径,以CCUS技术为核心,构建起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发展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书写着传统油田绿色转型的“长庆答卷”。
在姬塬油田黄3区,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的日报上记录着振奋人心的数字:累计注入二氧化碳36.1万吨,增油9.2万吨。这项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技术,不仅破解了超低渗透油藏CO?混相、气窜、腐蚀结垢和效益开发等关键问题,更构建起“捕集-利用-封存”的完整产业链,既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又实现了碳封存。2023年11月,该项目获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提名奖。
针对侏罗系油藏高含水开发难题,采油五厂在黄486区块开展重力辅助二氧化碳驱“4注30采”扩大试验。该厂联合长庆油田公司相关部门,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率先在姬塬油区攻关此项技术,先后攻克“微裂缝控窜”“气液比调控”“超临界相态控制”三大技术堡垒,创新采用“构造高点连续注气+重力辅助驱”开发策略,让高含水油藏重现生机。“6个区域累计注入二氧化碳9.8万吨,增油达5985吨,含水率由92.9%降至61.5%。”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明年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区块。”
以CCUS为核心,采油五厂的新能源布局“多点开花”,清洁电力开发更是“重头戏”。 光伏项目率先落地,闲置井场土地被充分利用。技术团队克服风沙大、温差大等恶劣环境挑战,设计出适配当地条件的光伏系统。从2021年首个光伏井场投用,到如今219座分布式光伏电站散布黄土塬,不仅为油田生产提供清洁电力,更累计节约标煤27749吨、减排二氧化碳7.21万吨,节约电费4542万元。
风电版图也在加速铺展。今年5月20日,首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厂风电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第二台同型号风机已完成基础施工,即将进入吊装阶段。首台投运的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115米,单个叶片长92米,预计年发电量13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00吨。与之配套的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系统已投入运行,通过三级协同控制实现多种清洁能源优化调度,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如今的姬塬油田,新能源建设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CCUS国家示范工程持续推进,重力辅助二氧化碳驱不断扩容,地热风电项目多点开花,伴生气利用率提升至98%,千亩碳汇林构筑生态屏障……这个曾以“艰苦”闻名的油田,正凭借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书写着传统油田转型的“姬塬智慧”。(卢一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