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匠心传承 豫见璀璨】河南:“一心三源”引领钻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5-08-22 22: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近年来,河南省多措并举,围绕政策、平台、人才等全面发力,为培育钻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2024年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郑州高新产业投资集团、培育钻石上中下游企业联合发起的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在郑州高新区正式上线,为破解河南培育钻石产业“头大、脖子细、腿短”的结构性难题提供有力支撑,为培育钻石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澎湃动能。

图为工作人员打磨彩色培育钻。叶锦涛 摄 

  产能优势突出 河南超硬材料产业领跑全球

  河南省是超硬材料行业的发源地、人才聚集区、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是全国“超硬材料及制品区域特色国家高技术产业链”建设基地核心区域。郑州市高新区作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集聚了行业内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 

  据统计,截至2022年,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近180亿元,集聚行业重点企业1838家。根据《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河南占全国培育钻石产能的80%以上,约有1000万克拉产能在这里诞生,产能优势明显。 

  在科研实力方面,河南省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7家,各类科技人才超过10万人,拥有4个诺奖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23家、驻区院士21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5人等。三磨所、富耐克、中南杰特、新亚超硬材料等重点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 

  结构性短板凸显 切磨环节成发展瓶颈

  河南省在培育钻石产能方面领跑全球,但产业发展仍面临明显的结构性短板。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首席运营官陈耿指出:“培育钻石的切磨市场90%以上在印度,仅有3%左右的市场在河南。” 

  目前,全球培育钻石产业形成了“生产在河南、切磨加工在印度、市场在美国”的格局,河南培育钻石市场呈现出“头大、脖子细、腿短”的局面——生产能力强但切磨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偏低。数据显示,印度拥有约60万切磨工人,而中国仅有不到2000人;美国占全球培育钻石终端消费市场的80%,中国仅占10%左右。 

  交易中心上线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为破解产业结构性难题,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通过行业供应链资源整合和数字化交易体系建设,打造集线上交易平台、共享库存系统、线下展示交易中心、直播基地、加工设计工作室、标准化研究与检验检测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以及产业学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图为河南省培育钻石交易中心数据大屏。叶锦涛 摄 

  据陈耿介绍,交易中心主要服务上中下游生产厂家、贸易商、品牌零售商,通过建立“供应链+库存共享+线上线下交易”的服务生态,实现交易、展示、检验检测、物流、仓储、保险、人才培养、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河南培育钻石交易中心还将发布价格指数,通过发布交易数据,引领全球培育钻石的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剑指全球钻石高地

  河南省明确了“一心三源”的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即打造中国超硬材料心脏、郑州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延展源、河南新材料“总部经济”增长源、中国特色材料科技创新动力源。 

  交易中心的成立将构建培育钻石交易示范体系,引导产业链步入阳光化、规范化经营,促进培育钻石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从原材料到新材料、新材料到新消费的转型升级。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建设数字化交易体系,河南省有望在全球培育钻石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从产品输出向品牌输出的转变,为中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方案”。(叶锦涛)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