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调解新“枫”景】“平舒法桥”架起解纷“连心桥” 河北大城法院诉前化解超六成民事案件

发稿时间:2025-08-25 16: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近年来,河北大城法院深入运用“平舒法桥”自主品牌,深挖多元解纷潜力,将民事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取得扎实成效。 

  该院精细优化案件分流机制,在立案后即启动“分调裁审、繁简分流”,并畅通案件流程信息推送与委托调解渠道,为当事人提供高效解纷路径。为凝聚解纷合力,法院广泛汇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乡贤代表、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并与公安、检察、司法、信访、律师协会建立常态协作机制,构建起法院主导、多部门联动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致力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提升审判效率。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大城法院共审结民事案件3374件,其中734件在立案后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调解成功率达21.75%。

  建强专业队伍是基础。法院配备了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调解经验的专职调解员,并由立案庭统一组织,对调解工作流程及在线调解系统操作进行全员培训,确保调解规范专业。在立案庭设立的“先行调解工作室”,由一名法官助理和两名书记员组成专门团队,负责对接调解组织与民事法官团队,即时解决调解中遇到的操作难题和技术问题,提供坚实支撑。人民法庭作为前沿阵地作用突出,以留各庄镇人民法庭为例,创新设立“三源共治中心”和“多元解纷中心”,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功能下沉至乡镇。法庭主动联系当地调解组织,并聘请在当地有威望、熟悉乡情的调解员常驻法庭,搭建起法庭、调解员与辖区群众间的沟通桥梁,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成效显著:目前,留各庄镇人民法庭的案件调解率已达到63.95%,意味着辖区内超过六成的民事纠纷在进入正式诉讼程序前就已成功平息。

  深化源头治理,提升公信力是关键一环。法院由立案庭牵头,辖区法庭积极配合,组织力量深入村民调解室、社区广场、乡镇集市等场所,面对面讲解案例,有针对性地宣传诉前调解省时、省力、省心的优势,增强群众认知与选择意愿。同时,持续强化司法公开,及时公布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和信访处理情况,并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调解现场,近距离参与、监督调解过程,提升司法透明度与公信力。为持续提升调解能力,法院定期组织调解员专项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知识更新、调解技巧提升、政策法规解读等;并精心筛选发布具有代表性的调解案例,为调解员提供实操参考,也为当事人了解调解过程提供窗口。 

  未来,大城法院将继续坚持立案登记制原则,同时深化立案后先行调解工作机制。依托“平舒法桥”品牌优势,着力加强与各类调解组织的深度协作与流程衔接,不断优化调解程序,提升司法服务精细化水平,促进审判质量效率双提升,切实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实质性化解。(赵梦园)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