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近日,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李胜机主持的省级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CAD’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SYJXLX051)通过专家结项验收。该研究构建的“CAD”教学模式已在包括郑州大学在内近十所省内外高校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新范式。
据介绍,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新体系,开创多维局面。“CAD”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融合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形成“5C教育目标—活动中心组织—数字化支持”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中,“5C教育目标”聚焦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知华友华情怀、守正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团结互助意识;“活动中心组织”通过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活动实现“做中学”;“数字化教学支持”则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环境。
结果显示,该模式在汉语阅读课教学中显示出独特优势。通过“课前数字化资源预习—课中任务型协作探究—课后个性化拓展”的教学闭环,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升35%,文化认知深度显著增强。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CAD模式让留学生在完成‘中国传统节日调研’‘黄河文化主题展示’等项目时,不仅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更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据了解,深化教学改革,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成效显著。项目实施期间,研究团队围绕师生互动机制、情绪调节策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关键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在《System》《Acta Psychologica》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SSCI/A&HCI论文5篇、CSSCI论文1篇,出版专著《水利水电院校留学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构建了国际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框架。
特别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研究揭示了情绪调节策略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机制,提出“社会支持—数字素养—教学创新”三维发展路径。相关成果被河南省教育厅采纳,纳入《河南省高校国际中文教师能力提升计划(2024-2026)》。豫北医学院国际教育中心教师培训负责人认为:“基于CAD模式的教师培训方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和数字化教学水平。”
系列举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推广,社会效益显著。自2023年5月起,该教学模式先后在省内5所高校的12个国际教育项目中应用,覆盖留学生500余人次。通过课堂观察、学业测评和问卷调查发现,采用CAD模式教学的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42%,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率提升28%,文化适应能力评估得分提高19分。
2023年5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举办专题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杜瑞军教授等专家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互联网+’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目前,研究团队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推动CAD教学模式的国际化应用。
李胜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CAD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打造国际中文教育特色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华水智慧”。(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