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代红玉) 30年,从白手起家,到校舍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
30年,从最初的600余名学生,到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
30年,从大部分教师为退休返聘老教师,到建成千余名以中青年为核心的师资队伍;
30年,从英语培训班,到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

西安欧亚学院景观图。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30年,恰如一轮内在的循环,我们经历了建立自我、探索自我、到确认自我的完整过程,如今站在30年的新起点,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积极拥抱AI时代的到来,全面推动无边界办学,探索构建持续经营的创新教育模式。”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说。
10月18日,西安欧亚学院迎来了三十周年庆典,全校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意义非凡的一刻。对欧亚而言,这段历程是一段从零到一的民办高等教育创新之路,更是一条“和而不同”的坚守之道。

西安欧亚学院建校三十周年文艺晚会。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在时代变迁中扎根
西安欧亚学院的起源可追溯至1995年。在自学考试制度推行的背景下,西安欧亚学院现任执行董事袁辉祥创办“西安涉外人才培训学校”,于碑林区湘子庙街小学租赁教室,开设英语培训班,旨在建成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

西安欧亚学院湘子庙街旧址。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1996年,学校更名为“陕西涉外人才培训学院”,但因资源与经营能力有限,发展缓慢。转机出现在1997年西安欧亚学院现任董事长胡建波的加入:“想要大规模办学,就必须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独木难成林,过硬的领导班子、合适的办学场地以及稳定的生源,一样都不能少。”
接手学校工作后,胡建波首先与袁辉祥、投资人杨建龙及刘尔宁等人组建领导班子,并将教学场地迁至一所驾校旧址,开启全日制办学。为突破招生困境,胡建波另辟蹊径,开设当时稀缺的保险专业,通过信函向高考落榜生宣传,成功吸引首批600多名学生,奠定“让落榜学生有学上”的办学初心。
1997年底,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安欧亚培训学院”,次年迁入南郊校区。场地问题解决了,招生便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在报纸上做广告、在全国各地做宣讲……那几年,胡建波带领学校老师尝试过各种办法,但都成效甚微。直到1999年,学校推出“上专送本”的招生方案,一举切中要害。

西安欧亚学院曾经的北门,现已拆除。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这一年招生饱满,一次性招收到4500多名学生,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胡建波说,这也让西安欧亚培训学院成为西安仅有的四所在校生规模超过5000人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之一。2000年,西安欧亚培训学院规范为“西安欧亚职业学院”,成为陕西省首批设立的四所民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之一。与此同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招聘,招收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进入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西安欧亚学院原1号楼。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从“规模”到“价值”的觉醒
2000年7月3日,刚刚拿到毕业证的宋粉鲜提着简单的行李,站在西安欧亚学院北大门门口。那时的校园尚不恢弘,但“阳光下学生们青春的笑脸,让我坚信这里是我教育生涯的起点”。二十五载春秋流转,“宋老师”从青涩毕业生到教授、专业主理人,宋粉鲜的个人成长史,恰是西安欧亚学院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立校”,再到“内涵发展”的微观缩影。2000年,欧亚在校生突破万人,约九成为计划外学生。2005年,在校生规模突破两万,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2005年我们有条件扩至千人,但学校仍坚持‘精办、高质量’”。 宋粉鲜亲历这一转型,并且看到了这份坚持所带来的成效。2010年财务管理专业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后又获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宋粉鲜也在2014年获评“陕西省优秀教师”。?
自2005年起,“以学生为中心”成为欧亚不变的核心理念。从“以学校发展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思想在宋粉鲜的《管理会计》课上生动体现:财务分析变成“企业诊断游戏”,课堂从“教师讲授”转向“少教多学”,翻转课堂与自由讨论成为常态。

2014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宋粉鲜(右)在领奖台上。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在“全新应用型大学”定位下,校企合作成为重要路径。2012年,会计学院与上海安越合作共建课程,宋粉鲜赴沪学习,开启“将课堂搬进企业”的探索;2019年成立“西部智能财税产教联盟”;2021年建成“区块链会计西部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场域从教室扩展至企业,学生真正“走出去”,就业难题得以缓解。
同年,学校将基础部重组为通识教育学院,全面推进全人教育。卢卓元老师的“写作与表达”DNA课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她认为,“写作不仅是表达看法,更是‘躬身入局’。”面对AI冲击,她主动重构课程,引导学生成为“理性思考者”与“现实观察者”。课堂议题从“一个月1500元生活费是否够用”到“如何提升课堂抬头率”,皆贴近学生实际。

卢卓元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分享实用案例。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出版书籍《看见·同行》。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曾因写作差而自卑的女生,在她鼓励下参加征文比赛获奖,在课堂分享“重新认可自己”的喜悦;善于表达的学生,在课堂即兴演讲训练中积累自信,最终站上全国性活动舞台与名校学生同台竞技……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课程对“会思考、善表达、懂沟通”的校本培养目标的践行。
从宋粉鲜专业课堂上的“企业诊断游戏”,到卢卓元写作课中的现实关切,再到遍布校园的各类工作室与学习支持中心,欧亚学院正试图构建一个多元、包容且充满支持的教育环境。

西安欧亚学院2025年校运会。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多元育人 尊重学生本来的样子
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中,西安欧亚学院凭借独特的育人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从就业质量的持续攀升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从校友的成长蜕变到国际化视野的拓展,学校的教育成效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外教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互动。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持续提升,2025 年就业去向落实率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在行业头部企业就业占比显著提高。”职业发展与企业合作部于丹表示,这一成绩得益于学校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与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

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教学楼。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为助力校社衔接,学校搭建了“全程化+个性化” 就业服务体系。于丹介绍,低年级侧重“启蒙与探索”,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行业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职业概念;中高年级转向“聚焦与赋能”,推行实习实践并联合企业开展简历、面试等求职技能训练;针对全体学生推行的 IDP(个人发展计划),由职业导师提供一对一规划辅导,“校友导师库”则让校友用实战经验为在校生引路。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与宜家企业导师联合授课。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学生成长中落地生根。2022届毕业生李金对此深有体会。学校从大二起便开设数据分析课程,这让他毕业论文写的得心应手。学校提供的与专业高匹配度实习单位,助力他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即便步入银行职场,他依然受益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
2005届校友莫建平的成长,则是学校包容教育的典型缩影。2002年,高考英语仅55分的他,带着迷茫踏入欧亚,并就读于电子信息专业。在学校包容支持下,他获准旁听英语课、拿到英语系课表,在确保专业课程不掉队的情况下,逐渐跨向英语专业的学习。2005年毕业时,他已能熟练运用英语,如今在家乡乐山的移动公司担任网络技术经理,并坚持从事公益翻译与英语培训。

2017年,莫建平负责四川国际旅游博览会犍为县官方介绍和翻译。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今年正值西安欧亚学院三十周年校庆,莫建平特地返校面见胡建波校长,并致信表达“感恩遇见欧亚”的心声。李金也在校庆之际返校认领一棵银杏树,他说:“这不仅是一份感恩的印证,更是与欧亚一生的联结。”
在返璞归真中创造“不可替代”
在西安欧亚学院三十周年庆典的现场,会计金融学院大四学生孙宝璇的身影穿梭其中。他肩负着拍摄、剪辑、直播等多项任务,尽管忙碌却乐在其中。“在来欧亚之前,我就希望大学能培养一个超越专业的兴趣爱好。”孙宝璇说:“三年过去,我不仅找到了,更将它变成了我能力的一部分。”从对相机参数一无所知的“小白”,到能独立带队完成大型活动拍摄的负责人,他的成长轨迹恰好印证了“和而不同”的校训与“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这一理念。
“欧亚给予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在孙宝璇看来,这些“选择空间”不仅仅是兼具审美与功能性的校园建筑与自习空间,更是深植于打破专业壁垒的宿舍安排、鼓励跨学科发展的社团资源对接,以及“不设限”的培养模式。
这种氛围,源于胡建波对“未来不变的事情”的关注。他认为:“教育最不变的核心是‘让老师爱上教育,让学生按照本来的样子生长,让企业喜欢我们的毕业生’,其他事情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返璞归真。”

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在西安欧亚学院30周年校庆主庆典致辞。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在硬件上,学校正投入三亿经费改造宿舍,实现“上床下桌”的居住升级,同时推进西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建设,让舒适的校园环境从孙宝璇口中的“第一印象”,变成日常学习生活的常态;从软件而言,“无综测、重实践”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必为排名焦虑。

春山里学生公寓。西安欧亚学院供图
面向未来,欧亚的“生长力”还将向更深层次延伸。胡建波清醒地认识到:“一所大学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市场认可,也离不开学术界认同,更离不开政府支持。”在他看来,欧亚学院仍需要适当强化科研工作、重视政府评价、关注权威榜单排名,全力为已经形成的道路选择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安欧亚学院30周年校庆校园打卡标识。西安欧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