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记者代红玉)10月25日,“循‘新’出发·‘质’在必行——解码杨凌农科城创新实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走进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实地探访杨凌农科城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成效与实践成果。
讲解员李傲雪介绍,为筑牢“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根基,杨凌历经多年探索实践,已建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90余个,汇聚7000余名科研人员,累计斩获6000余项科研成果,培育出28位院士,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农业科技“智囊团”。
作为我国旱区农业科技的“策源地”,杨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核心智力支撑,在小麦产业领域成果显著。不仅成功研发150多个新型小麦品种,更攻克了被称作“小麦癌症”的条锈病——通过构建一套高效防控体系,将小麦因该病导致的减产幅度从20%降至5%,为粮食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在果业创新方面,杨凌同样表现亮眼。近年来选育的“瑞阳”“瑞雪”“秦脆”“瑞香红”等苹果品种,成为继“秦冠”之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优质苹果品种。同时,其建立的国内最大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通过开展标准化技术示范,培育出“脐红”“农大金猕”等系列新品种,有力助推陕西猕猴桃实现“东扩南移”战略。如今,陕西已成为全国猕猴桃生产、加工第一大省,产量占全球33%。“全球每七个苹果、每四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来自陕西,而这些优质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源头,都在杨凌。”李傲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