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在“润物无声”中引导青年 东北林大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

发稿时间:2024-03-18 15: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3月18日电(见习记者 夏烯然 记者 张亚云)带领思政教师参观烈士纪念馆、把思政课堂搬到森林草地上、邀请大中小学教师同备一堂思政课……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积极开展思政课创新改革,把思政课从“小课堂”搬到“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们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让青春在学习和志愿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办好思政课  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 

  在广阔的森林里,刘伟杰老师正在为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思政课,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我们把专业知识融入思政课堂,实现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双向促进。”刘伟杰说。 通过思政课“融入大自然”特色打造,东北林大灵活设置授课场景,将思政课堂搬到森林中、草地上,在大自然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思政课学习体验。 

  教师在森林里为学生上思政课。东北林大供图   

  为办好思政课,东北林大邀请胜任思政课教学的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包括17名学院党委书记等陆续走上思政课讲台,不同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教师把思政课讲出了特色和新意。学校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金柱、哈工大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讲授的思政课都让学生们获益良多。 

  近日,东北林大组织开展了一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练兵,参训教师通过亮点纷呈的教学设计,深入的理论讲授,精彩的案例分析,幽默风趣的话语表达以及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努力把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的优秀课程。目前,东北林大已立项建设133门示范课程,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我们努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让思政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东北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说。 

  讲好思政课  让教学方式活起来吸引学生 

  围绕林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东北林大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了全国首个比较系统的本硕博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让思政课的讲授课堂“活起来”、讨论课堂“热起来”、实践课堂“动起来”。 

  思政课教师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刘释诚 摄 

  教师杨丽艳以郭沫若文章《马克思进文庙》为蓝本作的改编,由学生扮演剧本角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拉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邹佰峰老师结合真人真事危急关头的生命选择,案例式的教学启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郭岩老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探究式教学,利用“学习通”平台增强话题互动……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探索,让学生们在上课时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东北林大还推出了“沉浸式”思政课、“接地气儿”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和“森林中”的思政课,打造课堂、校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场”,破解思政课“硬融入”“不生动”等问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动心、动情。“讲思政课已经30多年,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才能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才能在讲台上站得住、站得稳。”东北林大教授王越芬说。 

  学好思政课 让青春在实践中绚丽绽放  

  学好思政课,要入脑入心、知而后行。在过去的5年里,东北林大的学子们前往人流量较多的街头和公园以及当地的工厂和企业进行开展“四史”学习、“十四五”规划宣讲;到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留守孩子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林大学子开展支教服务。东北林大供图 

  他们深入林区和基层,寻访长期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的优秀校友,让东林精神在林区和基层落地生根;他们走进城镇乡村、湿地公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进行社区服务、助老护幼,以青春之力赋能家乡建设。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学子志愿累计服务4543次,服务时长超过15万小时。 

  “讲好思政课,就是要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把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同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生人生奋斗黄金期与强国目标实现契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活、讲透、讲深。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东北林大党委书记张志坤说。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