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重整田畴丰粮仓 抚州临川区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

发稿时间:2025-03-02 09: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是粮食种植大区,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是赣抚粮仓。近年来,该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让“沃野千里”成为现实。“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就是为了提高产量、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充分保障基本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临川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初春时节,行走在临川区田间地头,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农田映入眼帘,一派美丽的山乡美景。

  在东馆镇下龚村,一块近160亩的“望天丘”因地处偏僻、灌溉困难,过去只能种植一季作物。但去冬今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田并大田”改造的推进,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生,由“望天丘”变为“丰产田”。

  在罗湖镇丁湖村改造项目区,方方正正的农田一望无际,机耕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间,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习羽介绍,2024年,全区建设高标准农田8.56万亩,涉及云山镇、高坪镇、荣山镇等乡镇12个行政村,建设内容涵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其中“小田并大田”改造1万亩。改造后的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通过土地精细化平整,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足的难题,增加亩产量。”习羽说,目前,“小田并大田”正在加速推进,2025年试点规模进一步加大,全年面积超1.5万亩,受益农户2000余户。

  农田改造后,集中连片了、灌溉条件好了,耕作更方便了,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留下来,重新吃上了“种田饭”。

  河埠乡塔溪村的彭小辉曾在浙江温州务工多年,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改造后的连片良田,他果断决定留下来,承包了村里120亩水田。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该区有300余名村民留在村里,种上了连片田、高产田。

  农田建好后,更需产业赋能。临川区把推进稻渔、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综合种养在项目区“生根开花”,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作,稻虾共生,生态环保”的多赢效应。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养殖、规模养殖,在秋溪、抚北等乡镇示范建设了一批产量高、产品优、效益好的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样板田”。

  “鱼、虾与水稻共用一块田,水稻可以为它们提供栖息、摄食的生长环境,鱼、虾等又可以为水稻除草、提供有机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习羽说。

  从“望天丘”到“丰产田”,从“碎片化”到“连片化”,临川区通过探索“小田并大田”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切实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推进机械强农、科技强农,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的目标。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36.9万亩,粮食总产量超过12亿斤,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15.3万亩。(章晋辉)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